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100 图穷匕见(1 / 2)

100 图穷匕见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叶、摩诃迦旃延、摩诃俱希罗、离婆多、周利盘陀伽、难陀、阿难陀、罗侯罗、乔梵波提、宾头卢颇罗堕、迦留陀夷、摩诃劫宾那、薄拘罗、阿那楼陀,如是等诸大弟子。并诸菩萨摩诃萨:文殊师利法王子、阿逸多菩萨、乾陀诃提菩萨、常精进菩萨,与如是等诸大菩萨。及释提桓因等,无量诸天大众俱。

尔时,佛告长老舍利弗: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

舍利弗,彼土何故名为极乐?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

又舍利弗。极乐国土,七重栏循,七重罗网,七重行树,皆是四宝,周匝围绕,是故彼国名为极乐。

又舍利弗。极乐国土,有七宝池,八功德水,充满其中,池底纯以金沙布地。四边阶道,金银、琉璃、玻璃合成。上有楼阁,亦以金银、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玛瑙而严饰之。池中莲花大如车轮,青色、青光、黄色、黄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微妙香洁。

舍利弗。极乐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又舍利弗。彼佛国土,常作天乐。黄金为地。昼夜六时,雨天曼陀罗华。其土众生,常以清旦,各以衣绒盛众妙华,供养他方十万亿佛,即以食时,还到本国,饭食经行。

舍利弗。极乐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复次舍利弗:彼国常有种种奇妙杂色之鸟:白鹤、孔雀、鹦鹉、舍利、迦陵频伽、共命之鸟。是诸众鸟,昼夜六时,出和雅音。其音演畅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如是等法。其土众生,闻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

舍利弗。汝勿谓此鸟,实是罪报所生,所以者何?彼佛国土,无三恶道。

舍利弗。其佛国土,尚无三恶道之名,何况有实。是诸众鸟,皆是阿弥陀佛,欲令法音宣流,变化所作。

舍利弗。彼佛国土,微风吹动诸宝行树,及宝罗网,出微妙音,譬如百千种乐,同时俱作。闻是音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

舍利弗。其佛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舍利弗。于汝意云何?彼佛何故号阿弥陀?

舍利弗。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是故号为阿弥陀。

又舍利弗。彼佛寿命,及其人民,无量无边阿僧只劫,故名阿弥陀。

舍利弗。阿弥陀成佛已来,于今十劫。

又舍利弗。彼佛有无量无边声闻弟子,皆阿罗汉,非是算数之所能知。诸菩萨众,亦复如是。

舍利弗。彼佛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又舍利弗。极乐国土,众生生者,皆是阿裨跋致,其中多有一生补处,其数甚多,非是算数所能知之,但可以无量无边阿僧只说。

舍利弗。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所以者何?得与如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

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

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舍利弗。我见是利,故说此言。若有众生,闻是说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舍利弗。如我今者,赞叹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之利。东方亦有阿(门+众)裨佛、须弥相佛、大须弥佛、须弥光佛、妙音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舍利弗。南方世界,有:日月灯佛、名闻光佛、大焰肩佛、须弥灯佛、无量精进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舍利弗。西方世界,有:无量寿佛、无量相佛、无量幢佛、大光佛、大明佛、宝相佛、净光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舍利弗。北方世界,有:焰肩佛、最胜音佛、难沮佛、日生佛、网明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舍利弗。下方世界,有:师子佛、名闻佛、名光佛、达摩佛、法幢佛、持法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舍利弗。上方世界,有:梵音佛、宿王佛、香上佛、香光佛、大焰肩佛、杂色宝华严身佛、娑罗树王佛、宝华德佛、见一切义佛、如须弥山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舍利弗。于汝意云何?何故名为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经受持者,及闻诸佛名者,是诸善男子、善女人,皆为一切诸佛之所护念,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舍利弗,汝等皆当信受我语,及诸佛所说。

舍利弗。若有人已发愿、今发愿、当发愿,欲生阿弥陀佛国者,是诸人等,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彼国土,若已生、若今生、若当生。是故舍利弗,诸善男子、善女人,若有信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舍利弗,如我今者,称赞诸佛不可思议功德,彼诸佛等,亦称赞我不可思议功德,而作是言:释迦牟尼佛能为甚难悉有之事,能于娑婆国土,五浊恶世,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中,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诸众生,说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

舍利弗。当知我于五浊恶世,行此难事,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一切世间说此难信之法,是为甚难。

佛说此经已,舍利弗,及诸比丘,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等,闻佛所说,欢喜信受,作礼而去。

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陀罗尼(即往生咒)(三遍)

南无阿弥多婆夜,多他伽多夜,多地夜他,阿弥利都婆毗,阿弥利多,悉耽婆毗,阿弥利多,毗迦兰帝,阿弥利多,毗迦兰多,伽弥腻,伽伽那,枳多迦利,娑婆诃。

佛说阿弥陀经白话

我亲自听到这么说:有一次,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中,同一千二百五十位大比丘们在一起集会讲经说法。这些大比丘们,都是修行得到成就,证到大阿罗汉圣位的大圣人。他们既是大众早已闻名的、学佛人的良师益友,也是实实在在了知真如谛理、博通唯识学种种名相的大善知识。他们的名字是:长老舍利弗、大目犍连、大迦叶、大迦旃延、大俱希罗、离婆多、周利盘陀伽、难陀、阿难陀、罗侯罗、矫梵波提、宾头卢颇罗堕、迦留陀夷、大劫宾那、薄拘罗、阿那楼驮等,有这么多大弟子。另外还有许多位大菩萨:如文殊师利法王子、弥勒菩萨、香象菩萨、常精进菩萨等这么多大菩萨们。此外还有在三十三天的天帝,名叫释提桓因的;还有在各层天的天龙八部等无量无数天仙鬼神,都到这祗园里来,参加释迦牟尼佛讲经的大法会。

通常在佛讲经的法会中,总有一位当机的大弟子或大菩萨提出一个问题,由佛来讲解这个问题,使大家从中受益。但由于净土法门的不可思议,更由于净土法门中持名念佛的不可思议,众生没有这个智慧会提出这个不可思议的问题。然而由于如来的智慧,观察到当时当地众生的根机,更观察到这法门对今后末法众生的根机有极大的因缘,所以世尊以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怜悯当世和末世的众生,无问而自说,直截了当地说出西方极乐世界,佛、菩萨、天人圣众的无量功德及国土中种种功德庄严的事,来说明持名念佛的殊胜。

大会开始时,佛就直接地向大会中智慧第一的长老舍利弗宣说这一难信的大法。佛说:从这里一直向西去,要经过十万亿那么多的佛世界(十万亿个三千大千世界)后,那儿有一个佛世界,世界的名号称为极乐。极乐佛国的佛主名号,称为阿弥陀佛。就是在现在,这尊阿弥陀佛还正在为大众说法呢!舍利弗,那个佛国为甚么会称为“极乐”呢?因为在那个国土里的一切众生,没有种种痛苦与危难,只会在生活上、精神上享受其他一切世界所没有的种种快乐,所以称为“极乐”。另外,在极乐国土中,有用金、银、琉璃、水晶为材料化成的,精巧的栏杆、瑰丽的罗网和排列整齐的'行树'。这些栏杆、罗网和行树,呈现出种种有序的、美妙的几何图形,排列围绕着极乐国土里所有的建筑物,如亭台、楼阁、讲堂、花园等,使这些建筑物更加美观庄严。再有,在极乐国土中,有用金、银、琉璃、水晶、砗磲、红真珠、玛瑙等七宝所化成和装饰的宝池,里面充满了八功德水。在池子底部,纯粹以金子化成的细沙软软地铺在池底。在池子的四周,有用金、银、琉璃、水晶交互化成的阶梯和通道。它们有的或是用金子作地,其他三种材料作为装饰品点缀在阶梯和通道上;有的或是用水晶作地,其他三种材料作为装饰品点缀在阶梯和通道上等等。在池子边上、阶梯或通道中间,还有用七宝化成的楼阁。它们也是以七宝中的一种作为主材料,其它作为装饰材料来装饰的。所以既不显得呆板,也不显得零乱,一切都是那么整齐有序而又富于美观价值。在池子里,自然化现出种种莲花。这些莲花团团圆圆,非常整齐。莲花的大小不一,大的非常大,直径甚至达到有几十里或更大。莲花的颜色也异常绚丽,有兰色的、黄色的、红色的、白色的等等(《无量寿佛经》中还指出有紫色及紫黑色共六种光色代表莲花的无量色彩),每种色彩又都放出相应颜色的光芒来。这种莲花不是普通的莲花,它们有着极其微妙不可思议的功用。它们的香气,则是极乐国土阿弥陀佛用无量的愿力和功德力所形成的微妙香气;它们的清净花体,则是极乐国土阿弥陀佛以清净的佛性所化成的微妙清净花体。同时,这里也包含了极乐国土里圣众们,在往生到极乐国土前、及往生到极乐国土后,修持种种功德所造成的微妙香气及清净花体。无论哪里的众生,若能闻到这微妙的花香,或见到这微妙清净的花体,都会使过去的业障得以消除,清净自性功德得以恢复增长。舍利弗啊!极乐国土就是由这么多不可思议的功德来庄严成就的。

还有,舍利弗,在阿弥陀佛佛国里,时时常自然地演奏出种种美妙的天乐来。极乐国土的地全是用柔软、温和的黄金化成。在每天的十二时辰(即二十四小时)里,天上会不断地像下雨那样飘下那种叫'天曼陀罗花'的仙花来。那儿的天人,经常在清晨的时刻,用种种盛花的器具,盛满了各种各样的、微妙而不可思议的仙花,离开极乐国土到外边十万亿那么多的佛国里,去供养每一佛国里的世尊。在早餐前就可以完成这供养十万亿佛国诸佛的功德,返回到极乐国土里进早餐,做念佛、绕佛等修持功课。舍利弗啊!极乐国土就是由这么多不可思议的功德来庄严成就的。另外,舍利弗,在极乐国土里,常常有种种奇妙色彩的鸟类,比如白鹤、孔雀、鹦鹉、舍利、迦陵频迦、共命鸟等。这些奇妙的神鸟,在每天的十二时辰里,唱出柔和、高雅的声乐来。这些声乐不但非常美妙动听,而且还能无限地演说种种修道的道法,如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等,三十七道品的修道道法。那儿的天人听到这些美妙动听的法音之后,都自然而然地生起念佛念法念僧的信仰心和迫切心来。舍利弗,你别误会那些鸟也像娑婆世界似的,由造种种恶业而得的畜生道报应。不是的!为甚么呢?因为极乐国土里根本没有地狱、饿鬼、畜生这三恶道。舍利弗,在极乐国土里,就连三恶道的名字都听不到,更别说有实实在在的三恶道了。那末,这些鸟又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这些鸟都是由于阿弥陀佛所发的大愿:希望在他的国土里,时时处处说法的音声不断,由此愿力所化现出来的。舍利弗,在阿弥陀佛极乐国土里,时时常有和雅的清风吹动。这清风一吹,极乐国土里的“七宝行树”、“七宝罗网”,由于微风吹动而令树叶之间、罗网之间相互摩擦轻碰,发出种种极其和雅、极其微妙的音声,正好比有百千种乐器同时协调地演奏一样。凡是听到这美妙动听说法之音的天人,都自然而然地产生了想要念佛念法念僧的心念来。舍利弗啊!极乐国土就是由这么多不可思议的功德来庄严成就的。

舍利弗,你对这个问题是怎么想的:极乐国土里的那尊佛,为什么会称为“阿弥陀”呢?舍利弗啊!那尊佛具有无量无边的清净光明。这种清净光明,能照彻十方无量无数的佛国,没有一点点障碍,因此称为阿弥陀。另外,那尊佛的寿命,以及极乐国土里一切天人的寿命,多到无量无边的阿僧祗劫那么长,实际上就是无限量的长,因此称为阿弥陀。另外,舍利弗,阿弥陀佛自从成佛以来到现在为止,已经经过了十个大劫的长时间了。舍利弗,那尊阿弥陀佛有无量无边的声闻弟子,他们都已修到了大阿罗汉的果位。而这些声闻弟子们的数量又是极其巨大,大到根本无法用数量来比喻。而极乐国土里的菩萨们,他们的数量也是多到无法用数量来估计。舍利弗啊!极乐国土就是由这么多不可思议的功德来庄严成就的。还有,舍利弗,凡是往生到极乐国土里来的人,统统都达到“不退转”的修行果位。也就是说,他们永远也不会再退转到六道里去了,除非自己发愿要到六道里去度众生。即使是这样,他们在六道里也是圣者,决不会随波逐流,在六道里迷失本性。在这极乐国土天人中间,还有许多是“一生补处”的大菩萨果位。也就是说,他们这一生已经是候补佛位了,只等机缘成熟,就可以到一个新的佛国里去成佛,成为那一个佛国里的佛主。像这样的“一生补处”的大菩萨们,在极乐世界里也是多到无量无边,不是用数量可以来比拟的。

舍利弗啊,无论哪个佛国(包括我们这里的娑婆世界)里的一切众生,凡是有缘能听到上边所说的、极乐佛国里种种功德庄严的盛事的,都应当从内心深处深深发愿,发愿要往生到那不可思议的阿弥陀佛的极乐国土里去。为甚么呢?正是因为要同极乐国土里那些“最上善人”可以永远相会在一处,永不分离啊!舍利弗,要想往生到这么好的佛国里去,当然善根、福德及往生西方的因缘是绝对不能少的。怎么样才能具备这些善根、福德及往生西方的因缘呢?舍利弗,倘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有缘能听到“阿弥陀佛”这个不可思议的名号后,能产生清净的信心,心里想着阿弥陀佛,口里念着阿弥陀佛,坚持不断,经过或是一天、或是二天、或是三天、或是四天、或是五天、或是六天、或是七天,若能达到“一心不乱”的境地,那么这个人在临死时,依靠这精进念佛达到“一心不乱”的功德,阿弥陀佛以他的大愿力,带领着西方极乐国土里的大菩萨、大阿罗汉们,亲自显现在这人的面前。倘若这个人在这临终的关键时刻里,内心不受爱憎烦恼所惑乱、身体不受顺逆外境所干扰,一心清净念佛,那末即刻就可以往生到阿弥陀佛的极乐国土里去。舍利弗啊!我正是因为见到这念佛人依仗阿弥陀佛不可思议的愿力,依仗念佛人自己深信、切愿、老实念佛的自力,而能往生到这不可思议极乐国土,这么一个微妙念佛法门的、不可思议的利益,才会在这大会上不按常规,无问自说地宣传这个不可思议的净土念佛法门!若有那些真正有善根福德因缘的众生,听了我上边所讲的念佛法门的功德之后,应当发起深切的愿望,发愿要往生到这不可思议的极乐国土里来。

舍利弗,不但是我释迦牟尼佛现在在这娑婆世界里,赞叹阿弥陀佛及其佛国有这么多不可思议的功德,就是在十方世界里,也有无量无数同恒河沙那么多的佛国、每个佛国的佛主也都在赞叹阿弥陀佛及其佛国的无量不可思议的功德。舍利弗,东方无量世界里有阿(门+众)佛、须弥相佛、大须弥佛、须弥光佛、妙音佛等多得像恒河里沙子那么多的三千大千世界佛国里的佛主,在他们所统领的佛国里,用“广长舌相”的清净功德,出大音声,这音声可以传遍整个三千大千世界即一个佛国那么广阔的地方。同时这音声又非常美妙动听,即使在很近的地方也不会很响;即使在最远的地方也不会很轻,无论多远多近,音量都是一样的。佛就以这样的清净梵音来赞叹阿弥陀佛及其佛国的功德不可思议,来证实阿弥陀佛及其佛国的功德不可思议。佛说:“我这国土里的一切众生们呀!你们应当以清净心坚信释迦牟尼佛在娑婆国土里,为娑婆世界众生所说的《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即本经《佛说阿弥陀经》)。”舍利弗,南方无量世界里有日月灯佛、名闻光佛、大焰肩佛、须弥灯佛、无量精进佛等多得像恒河里沙子那么多的三千大千世界佛国里的佛主,在他们所统领的佛国里,用'广长舌相'的清净功德,以具足上述功德的清净梵音来赞叹阿弥陀佛及其佛国的功德不可思议,来证实阿弥陀佛及其佛国的功德不可思议。佛说:“我这国土里的一切众生们呀!你们应当以清净心坚信释迦牟尼佛在娑婆国土里,为娑婆世界众生所说的《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舍利弗,西方无量世界里有无量寿佛、无量相佛、无量幢佛、大光佛、大明佛、宝相佛、净光佛等多得像恒河里沙子那么多的三千大千世界佛国里的佛主,在他们所统领的佛国里,用“广长舌相”的清净功德,以具足上述功德的清净梵音来赞叹阿弥陀佛及其佛国的功德不可思议,来证实阿弥陀佛及其佛国的功德不可思议。佛说:“我这国土里的一切众生们呀!你们应当以清净心坚信释迦牟尼佛在娑婆国土里,为娑婆世界众生所说的《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舍利弗,北方无量世界里有焰肩佛、最胜音佛、难沮佛、日生佛、网明佛等多得像恒河里沙子那么多的三千大千世界佛国里的佛主,在他们所统领的佛国里,用“广长舌相”的清净功德,以具足上述功德的清净梵音来赞叹阿弥陀佛及其佛国的功德不可思议,来证实阿弥陀佛及其佛国的功德不可思议。佛说:“我这国土里的一切众生们呀!你们应当以清净心坚信释迦牟尼佛在娑婆国土里,为娑婆世界众生所说的《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舍利弗,下方无量世界里有师子佛、名闻佛、名光佛、达摩佛、法幢佛、持法佛等多得像恒河里沙子那么多的三千大千世界佛国里的佛主,在他们所统领的佛国里,用“广长舌相”的清净功德,以具足上述功德的清净梵音来赞叹阿弥陀佛及其佛国的功德不可思议,来证实阿弥陀佛及其佛国的功德不可思议。佛说:“我这国土里的一切众生们呀!你们应当以清净心坚信释迦牟尼佛在娑婆国土里,为娑婆世界众生所说的《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舍利弗,上方无量世界里有梵音佛、宿王佛、香上佛、香光佛、大焰肩佛、杂色宝华严身佛、娑罗树王佛、宝华德佛、见一切义佛、如须弥山佛等多得像恒河里沙子那么多的三千大千世界佛国里的佛主,在他们所统领的佛国里,用“广长舌相”的清净功德,以具足上述功德的清净梵音来赞叹阿弥陀佛及其佛国的功德不可思议,来证实阿弥陀佛及其佛国的功德不可思议。佛说:“我这国土里的一切众生们呀!你们应当以清净心坚信释迦牟尼佛在娑婆国土里,为娑婆世界众生所说的《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舍利弗,你对这个问题是怎么想的:为甚么这部经的名字起作《一切诸佛所护念经》?舍利弗,倘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听到或见到这部经后,能相信这部经、接受这部经,经常念诵这部经,经常念诵这部经里所称扬的十方世界一切佛国里各尊佛的名号,那么,这些善男子、善女人就全都受到十方世界这么多佛的保护和忆念。依靠这诸佛护念的功德,依靠这些善男子、善女人自己诚心信仰这部经,经常读诵这部经的功德,都可以达到在无上正等正觉、佛的果位上永不退转的修行位的。因此说,舍利弗,你们这些在会的大众,都应当坚信并接受我刚才所说的这些话,都应当坚信并接受十方世界一切佛国里各佛主所说的这些话。舍利弗,倘若有人,不管是在过去世中已经发过愿,还是在现在世正要发愿,或是等过些时候、甚至是在下一世信念增强后再发愿,想要往生到阿弥陀佛极乐佛国的话,那么这些人都可以达到在无上正等正觉、佛的果位上永不退转的修行位。同时,由于发愿的胜(极其高超难得)因,必将在过去世、现在世或将来世中得到往生西方极乐佛国的妙(不可思议)果。因此说,舍利弗,这些善男子、善女人倘若有缘能听到、见到这部不可思议的经典之后,产生坚定信仰的话,都应当、也必然会发愿,愿意往生到这不可思议的极乐佛国里去。

舍利弗,正如我现在在这里称扬赞叹这十方无量佛国里诸佛的不可思议功德(指十方诸佛称扬赞叹西方极乐世界及其教主阿弥陀佛的不可思议功德的功德)那样,这十方无量佛国里的诸佛也同样在称扬赞叹我释迦牟尼佛的不可思议功德。他们说:“释迦牟尼佛能够做那些极其困难、极其希有的事,所谓难行能行,难忍能忍。能在这娑婆世界,五浊恶世里: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中,排除来自自心的及外界的种种魔障及惑乱,勤苦修行,最终证得无上正等正觉的佛的果位。成佛后,更能发大慈悲心,大菩提心,为娑婆世界里的一切众生,宣说这一切世间里最最难以相信的大法(指念佛往生西方的无上法门)。”舍利弗,你应当知道,我在这娑婆世界、五浊恶世的大染缸、大泥潭里,能以念佛法门作为修行、出世、成佛的大法,最终证得无上正等正觉而成佛,还能为这一切世间来宣说这最最难以相信的大法,这是多么困难的事啊!

释迦牟尼佛在说完这部难信的、称赞阿弥陀佛及其佛国的不可思议功德、并能得到十方无量佛国里一切诸佛所保护和忆念的经典之后,在会听法大众中当机的舍利弗,以及诸位大菩萨们、诸位大比丘阿罗汉们,还有无量同来一起听经的天龙八部、阿修罗、人非人等鬼神大众,为能听到这部无上微妙、难得希有、不可思议功德的大乘经典,心里充满了无比的快乐和欢喜,产生深刻的信仰心,恭恭敬敬地接受了这部经。在向佛陀作礼之后,各自回到自己的修习场所,把这部经作为自己修行的课程,天天持诵忆念它,照着经中所讲的道理和修行的方法去实地修行。

佛说阿弥陀经注释

1)佛:佛陀之略,译作觉者或智者。觉有觉察、觉悟二义:觉察烦恼,使之不为害,乃一切智也;觉知诸法之事理而了了分明,如睡梦之寤,名觉悟,乃一切种智也。觉复有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之义:自觉者,简别于凡夫、外道;觉他者,简别于二乘;觉行圆满者,简别于菩萨。又,经中通常以此称本师释迦牟尼佛。

2)阿弥陀:阿弥陀,译作无量。译名有三:无量寿、无量光、甘露,以此三名依次为法、报、应三身之称号,此为密教之说,显教唯取无量寿、无量光二名。依《无量寿经》,阿弥陀佛有十三称号。《无量寿经》云:“是故无量寿佛号无量光佛、无边光佛、无碍光佛、无对光佛、焰王光佛、清净光佛、欢喜光佛、智慧光佛、不断光佛、难思光佛、、无称光佛、超日月光佛。”又,以“阿”为“本不生”之义,名“空谛”;“弥”为“吾我”之义,名随缘之“假谛”;“陀”为“如”之义,名“中谛”。故以“阿弥陀”之三字名空、假、中之“三谛”也。密教之阿弥陀,为大日如来五智之妙观察智所现。

3)经:通题也,契经之简称也。佛所说经,上契诸佛所证之理,下契众生所具之机,故称契经。经者,径也,入道之通途也;经者,经纬也,以种种理令万事经纬分明,有条不紊也;经者,常也,历万世而不变之真理也;经者,线也,贯串种种事理以成文者也;经者,摄化也,摄化种种根机众生令入佛道也。复有,涌泉:义味无穷,至心持诵,可得无量义味也;出生:能生妙善,常诵经者,自可依仗经力,化刚为柔,变愚成智,罪灭福生,成就善法也;绳墨:能为世出世间之楷模,犹木匠之绳墨,立定规矩方圆,以楷定正邪也;显示:能示正性,令读诵者因之而开示悟入也。

4)姚秦:历史上属“东晋十六国”时期,时间上处于公元304--439年间。其时,除东晋外,先后建立一些封建政权,其中有:汉(前赵)、成(成汉)、前凉、后赵(魏)、前燕、前秦、后燕、后秦、西秦、后凉、南凉、北凉、南燕、西凉、北燕、夏等国,历史上称为“十六国”。姚秦所指乃后秦姚兴所建之国,以区别于前秦符苌所建之秦国,故名姚秦。

5)三藏法师:三藏,经律论也。经诠定学,律诠戒学,论诠慧学。戒、定、慧三无漏学为出苦海之津梁,超凡入圣之良药。出家人能通三藏,自利利他者,称三藏法师。

6)鸠摩罗什:具名鸠摩罗什婆,译曰童寿,其父为天竺人,出家至龟兹国,婚于国王之妹,生什。顷之,其母出家,得道果。什年七岁,随母出家,遍游西域,总贯群藉,最善于大乘。时在龟兹秦主符坚建元十九年,使大将吕光伐龟兹,获什而还。至凉州,闻符坚败,因自立。其后,后秦姚兴伐凉降之,什始入长安。兴以国师之礼礼之,仍使入西明阁及逍遥园译出众经,宣译凡三百八十余卷。秦弘始十一年寂于长安,火化之,薪灭形碎,唯舌不坏。

7)如是我闻:“如是”为佛语。“如”者,真如,如如不动,表佛说之法义万劫不变也;“是”者,真实,表佛说之法乃“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我”为阿难。“如是”为信成就,“我闻”为闻成就。加“时”、“主”(佛)、“地”、“众”,共成“六成就”,为一切经之首。

8)一时:某一时刻或某一时期。由于历史(时间)的差异及地域(空间)的差异,不可能指出确切的时间来。这正体现佛法广大无边,它所指的时空随不同世界而异,模糊反是正确。此“一时”,正表佛愿显现、众生机熟,感应道交之时也。此“一时”亦“六成就”之一也。

9)舍卫国:或云舍婆提,此翻“闻物”,谓宝物多出此城;又翻“丰德”,以此城多出名声之人。天台云,舍卫城又名“舍婆提”者,昔有二仙,弟名舍婆,此云“幼小”;兄名阿跋提,此云“不可害”,合此二名以名此城也。佛在世时,波斯匿王曾居于此,城内有祗园精舍,其地即今印度西北部拉普的河南岸,乌德之东,尼泊尔之南。

10)祗树给孤独园:佛在世时有长者,梵名“须达多”,译曰善施,别号“给孤独”,建祗洹精舍之人。中印度乔萨罗国舍卫城之豪商,性慈善,好施孤独,故得此名。在王舍城听释迦牟尼佛说法,深归依之,请至其国,购太子祗多之园林,以赠释迦,使之说法。太子戏言,能以黄金布地方出让。须达多以金布地,而太子以祗树施之,此园遂因之而得名曰:“祗树给孤独园”。

11)比丘僧:出家男众称比丘,出家女众称比丘尼。比丘者,受具足戒之出家人通称比丘。译作乞士,除馑男,道士等。其义为:乞士,上于佛菩萨乞法以资慧命,下于万民乞衣食以种福田,故名乞士。破烦恼:以修圣道而能破烦恼也。怖魔:以出家剃头著染衣而令魔王、魔民恐怖,怖其能行正道,能入涅盘也。净持戒:以受持尽形寿净戒故名净持戒。除馑男:以其为众生种福田,令众生得福而除众生之饥馑也;又以其为众生布法,令众生慧命得法水以资养,除慧命之饥馑也。道士者,举凡修道之士皆可称为道士,古时不分,非比现时以道家修道之人为道士也。僧之意为“众”也,比丘僧,即比丘大众也。

12)大阿罗汉:阿罗汉,译作“杀贼”(杀烦恼之贼)、“应供”(以其果报大,当受人天供养)、“不生”(永断生死,不再受生)。断色界、无色界一切修惑,跳出三界,不再受生。未断尽前之位为“向”,已断尽者为“果”(此为无学果)。不生无生,诸漏已尽,无复烦恼,生尽行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应受人天的供养,是声闻乘的最高果位。大阿罗汉,按圆瑛老法师在《首楞严经讲义》中所述,应为“外现声闻迹、内秘菩萨行”之早已了断分段生死、即将断尽变易生死之大菩萨也。

13)众所知识:“众”为天人大众。“知识”含二义:约天人大众而言,闻名仰德为“知”,见面聆教为“识”;约罗汉本身而言,“知”者,如实了知真如谛理,“识”者,博通识达唯识学之名相。

14)长老:德腊(腊为出家之年份)俱高的美称。分为三种:德高腊久,有修持者,位居众僧之上,称“上座”,亦称耆年长老;德学俱优,智慧深广,断惑证真者,称法性长老;福大缘广,为众推崇者,为福德长老。

15)舍利弗:又作舍利弗多,新作舍利弗多罗。舍利为母之名,古来二译:一为鸟名,译作秋鹭,以其母之眼如彼鸟故,或以其母之辩才如秋鹭故;一为“身”、“珠”,以其母之身形妙好,故名“身”,又其母之聪明在眼珠,故名“珠”。“弗”译作“子”。《法华文句》曰:“身子久成佛,号金龙陀,迹助释迦为右面智慧弟子。”《大智度论》云:“一切众生智,唯除佛世尊,欲比舍利弗,智慧及多闻,于十六分中,犹尚不及一。”

16)摩诃:梵语,译作大。“大”有三种:即愿大(愿作佛),行大(六度万行),度众生大(度尽一切众生也)。又有三种“大”:发心大,能发菩提大心也;精进大,能勇猛精进不止也;不退大,能得不退转之果位也。

17)目犍连:略作目连,新称摩诃没特迦罗,译作大赞颂、大莱茯根、大胡豆、大采菽等。佛十大弟子之一,称为神通第一。神通为定力所使,故配之于左方,为佛左面弟子。《智度论》云:“舍利弗是佛右面弟子,目犍连是佛左面弟子。”初与舍利弗同为六师外道之一人,颇精通教学,各领一百弟子。后闻佛说法,各领一百弟子皆归入佛门。

18)迦叶:具曰摩诃迦叶波,迦叶波译作龟或饮光,婆罗门种姓之一,名毕波罗,以其父母祷于毕波罗树神而生,故名。为大富长者之子,能舍大财,能修头陀之大行,为大人所识,故以大冠名,以异于十力、优楼频罗等之迦叶姓。龟之意,以其先代学道,灵龟负仙图而应,从德命族。饮光者,以古仙人身光焰涌,能令余光不现。此尊者之身光亦能映物,又能行头陀之行,于世尊十大弟子中,头陀行第一。又,世尊于灵鹫山拈花示众,众皆不识其意,独迦叶破颜微笑,佛故以正法眼藏、涅槃妙心传于迦叶,为禅门始祖。

19)迦旃延:佛十大弟子中论议第一之摩诃迦旃延子。迦旃延译曰剪剃、扇绳、好肩,婆罗门十姓中之一姓。辩才极好,善于文饰,能用文采修饰句子,所说之语文雅动听,令闻者欢喜。

20)俱希罗:又作拘瑟耻罗,罗汉名,译曰膝。《玄应音义》云:“俱瑟耻罗”,旧言俱希罗,译云膝也,言膝骨大也。此即舍利弗舅,长爪梵志是也。与其姐论议不如,愤而出家,作梵志,入南天竺国,始读经书,发誓不剪指爪,尽读诸经,故名长爪梵志。后学成返国,趣佛所,欲与舍利弗辩论,为佛所折服,断其邪见而得圣果。

21)离婆多:又云梨婆多、离曰,罗汉名,二十八宿中室宿之名,祈星而得之子。或名假和合,彼遇二鬼争尸,悟人身假和合之理而为出家得道之因缘也。佛弟子中坐禅第一、无倒乱第一。《增一阿含经》云:“坐禅入定,心不错乱,所谓离曰比丘是。”

22)周利盘陀伽:译作继道、小路。兄弟二人,父母旅行至中路生长子,称曰盘特。盘特者,路之义。后又于路上生一子,名周利盘特,小路也。兄聪明,弟愚钝。其兄教其半偈(二句)尚不能成诵,愧欲自尽。世尊化为树神劝化他,教他念“扫帚”二字,终于开悟,得阿罗汉果。于佛十大弟子中,义持第一。

23)难陀:有两个难陀,一名牧牛,译作善欢喜,亦名欣乐。因向佛问放牛十一事,知佛具一切智,出家获阿罗汉果。一名孙陀罗难陀,孙陀罗译曰艳,乃其妻之号,以彼有艳妻故。彼以有艳妻故,不乐出家,佛以方便化之,得阿罗汉。

24)阿难陀:即阿难,译作欢喜、庆喜,净饭王之子,提婆达多之弟,佛之从弟。十大弟子之一,生于佛成道之夜。二十五岁出家,从侍佛二十五年,受持一切佛法,在佛弟子中多闻第一。《增一阿含经》云:“我声闻中第一比丘,知时明物,所至无疑,记忆不忘,多闻广远,堪忍奉上,所谓阿难比丘是。”《法华文句》云:“正法念经,明三阿难:阿难陀,此云欢喜,持小乘藏;阿难跋陀,此云欢喜贤,受持杂藏;阿难娑伽,此云欢喜海,持佛藏。”

25)罗侯罗:旧作罗云,罗吼罗,新作曷罗怙罗,佛之嫡子,在胎六年,生于佛成道之夜,十五岁出家,后成阿罗汉果。佛十大弟子中密行第一。后于法华会上回小向大,受“蹈七宝华如来”之记别。罗侯罗,秦言复障,复障之义,一是生时适逢阿修罗王障蚀月时;一是六年为母胎所障蔽;一是往昔作国王时,令独觉在山七日不得乞食,堕于地狱后,余报七年在母腹;一是往昔塞鼠穴故,住胎六年;一是昔年为国王,有仙人犯戒,欲就王忏悔,王耽五欲,令仙人六日在外不听忏悔,故令住胎六年。

26)乔梵波提:又作乔梵钵提,比丘名,译作牛口司、牛王、牛相等,佛十大弟子中解律第一。《法华文句》曰:“乔梵波提,此翻牛口司,《无量寿》称牛王,《增一》云牛迹。昔五百世,曾为牛王。牛著食后,恒事虚哨,余报未已,唼唼常嚼,时人称为牛口司。”闻释迦文佛及舍利弗、木连等皆入涅盘,亦于天上入禅定,身住虚空,放大光明,又出水火,手摩日月,现种种神变,说偈而入灭。

27)宾头卢颇罗堕:具曰宾头卢颇罗堕誓,略作宾头卢或宾头,十六罗汉中之第一宾头卢尊者也。永住于世,现白头长眉之相。名宾头卢,翻言“不动”;姓颇罗堕,翻言捷疾、利根、重瞳等,婆罗门十八姓中之一。原为拘舍弥城优陀延王之臣,王以其精勤,使之出家,证阿罗汉果。而对于白衣,妄弄神通,为佛呵责,不得住于阎浮提,使往西牛货洲。后阎浮四众思见之,白佛,佛听还,而不准其入于涅盘,使永住于南天之摩利山,度佛灭度后之众生。此尊者福田第一。

28)迦留陀夷:比丘名,译作起时、黑曜、黑光,婆罗门种,悉达太子在宫时之师,出家为比丘。《慈恩弥陀经疏》曰:“《增一阿含》云,迦留陀夷其身极黑,夜行乞食,时天大暗而至他家。天有闪电,彼家妇人,身正怀孕,于电光中见,谓是黑鬼,怖而堕胎。……如来知之,即敕比丘,从今以后,不得过中食。”

29)劫宾那:又作劫譬那、劫比拿,译曰房宿,乔萨罗国人,世尊之弟子,能知星宿,众僧中第一。其父母祷房星感子,故用房宿以名生身也。又言,此人在僧房中宿,如来知其根熟,乃化为老比丘,与同共宿,即于尔夜化令得道,故言房宿也。或云房星,房星现时生,故云房星。

30)薄拘罗:又作薄矩罗、薄俱罗等,译作善容、伟形。《玄应音义》云:“薄俱罗,此云善容,持一不杀戒,得五不死者也。”《智度论》云:“如薄拘罗阿罗汉,以一诃梨勒果药布施,九十一劫不堕恶道,受天人福乐,身常无病,末后身得阿罗汉道。”于比丘中长寿第一。《增一阿含经》云:“我声闻中第一比丘,寿命极长,终不中夭,所谓薄拘罗比丘是。”

31)阿那楼驮:旧称阿那律、阿那驮,译作如意、无贫,新称阿泥律陀,译曰无灭如意。佛十大弟子中天眼第一,为佛之从弟,迦毗罗城之释氏也,乃甘露饭王之子,佛之堂弟也。出家之初贪睡眠,佛诃之为畜生之类,闻责乃七日不眠,遂失明。佛悯其失明,遂教其“乐见照明金刚三昧”法门,可开天眼,后果得天眼通。《楞严经》云:“阿那律见阎浮提,如视掌中庵摩罗果。”初时阿那律极贫,一日止食一饭。后遇一辟支佛求施,忍一日之饥而供圣者,感得九十一小劫常在天上人间享受福乐,不受贫穷及诸不如意事,故名无贫、如意。

32)菩萨摩诃萨:菩萨,梵音“菩提萨缍”之简称也。“菩提”为觉,为道;“萨缍”为有情,为众生。又译作开士、高士、大士等,总名为求佛果之大乘众生,发菩提心,行菩萨道者也。有自觉、觉他两义:于己,则上求佛道,上求菩提以自觉;于人,则下化众生,以菩提法觉、化众生也。故菩萨者,有觉悟之众生也;能觉悟众生之众生也。摩诃萨:摩诃萨缍的简称,译作大心,大众生,大有情。摩诃名大,萨名众生,即有作佛大心之众生也。“大”有三种:即愿大(愿作佛),行大(六度万行),度众生大(度尽一切众生也)。

33)文殊师利:新称曼殊室利。新旧有六译:一、《无量寿经》、《涅盘经》译作“妙德”;二、《无行经》译作“妙首”;三、《观察三昧经》、《大净法门经》译作“普首”;四、《阿目经》、《普超经》译作“濡首”;五、《无量门微密经》、《金刚璎珞经》译作“敬首”;六、《大日经》新译作“妙吉祥”。文殊或曼殊译作妙、敬、普;师利或室利译作头、德、吉祥。此菩萨与普贤菩萨为一对,常侍释迦如来之左而司智慧。文殊为七佛之师,三世皆为果上之如来:过去称“龙种上如来”,现在称“欢喜藏摩尼宝积佛”,未来称“普见佛”。一切菩萨皆号为法王子,而独称文殊者,以文殊德高于一切菩萨,为一切菩萨之首也。

34)法王子:佛于法自在,故称法王。《法华经譬喻品》云:“我为法王,于法自在。”《维摩诘经》云:“已于诸法得自在,是故稽首此法王。”又,西藏喇嘛之职位,亦称法王,起自元世祖封八思巴为大宝法王。菩萨为生育于法王佛陀之家者,故总称曰法王子。经中多称文殊为法王子者,以其为释尊二胁士之上座,助佛教化之第一法子也。《大智度论》云:“佛为法王,菩萨入法正位乃至十地,故悉名王子,皆任为佛,如文殊也。”

35)阿逸多:即弥勒,新称弥帝隶,每怛哩,菩萨之姓,译作慈氏;名阿逸多,译作无能胜,生于南天竺婆罗门家,绍释迦如来之佛位,为补处菩萨,今在兜率天内院,经人间五十六亿七千万岁下生人间,于华林园龙华树下成正觉。此菩萨过去值佛修慈心三昧,故称慈氏。

36)乾陀诃提:又作乾陀呵昼,菩萨名,译曰香象。《玄应音义》云:“乾陀呵昼菩萨,新道称作香象菩萨是也。”又,乾陀诃提,华言“不休息”,以此菩萨愿行广大,常修六度万行,誓拔众生之苦,直至久远之未来,不休不息,故名。

37)常精进:此菩萨历经多生多劫,广修六度,视一切众生犹如自己,故到处说法度人。若众生冥顽不化,乃至打骂菩萨,菩萨以大悲心、大愿心,恒无弃舍,恒无退转,能拔众生之苦,能与众生之乐,从德立名,故名常精进菩萨。

38)释提桓因:全称释迦提桓因陀罗,释迦译作“能”,天帝之姓;提桓译作“天”;因陀罗译作“帝”,即“能天帝”也。住于须弥山顶上,忉利天(即三十三天)之主也。过去名阿摩揭陀,华云无毒害,即摩揭陀国过去帝释修因之处,有福德大智慧,知友三十三人皆修福德,命终皆生须弥山顶第二天上,阿摩揭陀为天主,三十二人为辅臣。曾为佛于拘毗罗国献牛头旃檀树造大讲堂。

39)诸天大众:诸天,含欲界天、色界天及无色界天三类。欲界天者,即六欲天,一、四天王天,二、忉利天,三、夜摩天,四、兜率天,五、乐变化天,六、他化自在天;色界天者,新称四静虑天,修初、二、三、四这四种禅所生的天。这四重天,每重又分成好几种,如初、二、三禅天各分三种,四禅天分九种,共十八种天,他们都有色身而无男女分别之相,称色界天;无色界天者,此界无形无色,唯以心识住于微妙禅定,分成四天,识无边处天、空无边处天、无所有处天及非想非非想处天。大众,即天龙八部、人非人等诸众。天龙八部者,天、龙为八部众为首之二众,故称天龙八部。八部者,天、龙、夜叉、乾达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呼洛迦。天:如上“诸天”所注。龙:有神力,能变化云雨,能护持佛法。夜叉:亦作药叉,译作能啖鬼,勇健,轻捷等,能飞行,能食人、伤人。复有罗刹,为其所属之鬼神众。乾达婆:亦作健达缚,译作香阴、香神、寻香,乐神名,不食酒肉,唯以香为食,侍奉帝释行奏乐之神。阿修罗:亦作阿素洛,阿苏罗,译作无端(貌丑也)、无酒(不饮酒)、非天(果报胜似天而非天,以其身在鬼道、畜生道中也),常与帝释作战。迦楼罗:又音译为揭路荼,旧译金翅鸟,新译妙翅鸟,以龙为食,两翅相去三百三十六万里,阎浮提只容一足。紧那罗:亦作紧捺洛,旧译人非人、疑人,新译歌神,为天上乐神。似人而头上有角,人见之讶曰:“人耶?非人耶?”是故名曰:“人非人”。男则马首人身,能歌舞,女则貌美。摩呼洛迦:亦音译为莫呼洛伽、摩候罗迦,译作大蟒神,亦乐神之类,其形人身而蛇首也。人非人:人非人有二种解释:一即紧那罗;一则指人及非人也。非人为除人类以外之一切有形(如动物界人能见之者)无形(如天神之类人所不能见者)之众生。

40)佛土:佛所住的国土,佛所教化的领土。它有净土、秽土、报土、法性土等区别。所谓土就是安身之所。法性土是理土,即真土,是真佛所住之土,实际上不是土。受用土是报土,是佛的福报享受的乐土。法性土、报土都是净土。他受用土,是对初地以上菩萨示现的净土。变化土是为初地以下的菩萨及一切众生示现的国土,亦称秽土。通常以三千大千世界为一佛之化境,此三千大千世界之广恰等于第四禅天,且成坏同时。

41)栏循:就是走廊边的栏杆、扶手。竖的是栏,横的是。“循”音循。

42)罗网:连缀宝珠为网,以作庄严之具者。帝释殿前之罗网,谓之帝网。《法华经》云:“真珠罗网张设其上。”《无量寿经》云:“道场树高四百万里,……珍妙罗网,罗复其上。”

43)行树:指极乐国土以七宝所成之宝树,“行行相值,茎茎相望,枝叶相向,华实相当”(《无量寿经》语),既整齐美观,又具诸功德,令见者、闻者,乃至触者、食者,皆得无量之益也。

44)四宝:金、银、琉璃、玻璃也。详见下注。

45)周匝:周者,四周、周围;匝者,围绕,围转也。

46)七宝:七宝有多种说法。《无量寿经》中说:“金、银、琉璃、玻璃、珊瑚、玛瑙、砗磲”;《法华经》中说:“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真珠、玫瑰”;《般若经》中说:“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琥珀、珊瑚。”注意,此处唯以娑婆世界之宝比喻极乐净土之物,而净土之万物,一一皆由无量清净功德所化成,“微妙香洁”,非此间之宝所可形容其万一也。

47)八功德水:极乐国土七宝池中及须弥山七金山之内海,皆盈满八功德水。《称赞净土经》曰:“何等名为八功德水?一者澄净,二者清冷,三者甘美,四者轻软,五者润泽,六者安和,七者饮时除饥渴等无量过患,八者饮已定能长养诸根四大增益。

48)琉璃:亦作琉黎,一种矿石质有色半透明材料。颜师古注引《魏略》:”大秦国出赤、白、黑、黄、青、绿、缥、绀、红、紫十种琉璃。琉璃,梵音,秦言“金色宝”,出于波罗奈城外之“不远山”,故又云“不远宝”。

49)玻璃:此为梵语音,非现在所谓之玻璃。又作颇黎,新译作颇置迦、娑颇致迦、塞波致迦等,相当于此方之水精(晶)。汉译作水晶,有紫、白、红、碧四色。《玄应音义》曰:“颇黎,西国宝名也,此云水玉,或云白珠。”《大论》云:“此宝出山石窟中,过千年,冰化为颇黎珠。”《慧苑音义》云此宝:“形如水精,光莹精妙于水精,有黄、碧、紫、白四色差别。”

50)砗磲:《慧苑音义》曰:“梵音正云牟娑罗揭婆。牟娑罗,此云'胜';揭婆,此云'藏'。”李时珍《本草纲目》云:“案韵会云,车渠,海中大贝,背上垄文,如车轮之渠。”后人以“石”加字旁,成“砗磲”。

51)赤珠:又称赤真珠,出海中,此珠极贵。此赤珠非是珊瑚,莫错会也。

52)玛瑙:矿物名,玉髓之一,即具有不同颜色而呈带状分布之玉髓。可作精密仪器之轴承、耐磨器皿(如玛瑙乳钵)及装饰材料。

53)车轮:非此世界之车轮,乃指转轮圣王之轮宝,故大至“或一由旬,乃至或百千由旬”(《无量寿经》语)。由旬,是里程数,是帝王在一天中行军的路程,上由旬六十里,中由旬五十里,下由旬四十里。以车轮喻莲花,更喻莲花之功德:轮有运载之功,莲花有接引众生往生净土之功;轮有碾碎之德,莲花有断除众生烦恼之惑业,出离生死之苦海之德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