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85节(1 / 2)





  说完,他两眼一闭,彻底晕死过去。

  “太医!快传太医!”

  龙极宫一阵大乱,建昭帝看着太医给太子诊脉施针,脑子里一片混乱,只有太子昏迷前说的那几个字——过继无咎。

  看太子的情形,分明是已经知道了他身体毁掉的事实,甚至也猜到了劫杀是裴琅下的手,更清楚地知道他没有办法让裴琅付出代价。

  太子提出过继无咎,估计只是抱着一线渺茫的希望,将来的皇位不会落到裴琅的身上。

  但这几个字,却说到了他的心里,让他有了一种拨云见日的清朗。

  无咎自幼养在他的膝下,说疼爱也跟太子和裴琅一样的疼爱,甚至于因为有了高僧批命,他早就想要了让裴无咎给自己殉葬,所以对他更多了几分心疼。

  更别说裴无咎名义上还不是他的儿子,不能光明正大地享受本应拥有的尊荣,而那个生下裴无咎的女人是他一生中最喜欢的,却偏偏红颜薄命,生下他的骨肉没多久就自尽了。

  种种缘由,让他对裴无咎的感情非常复杂。

  可惜裴无咎生下来的时候就被高僧批了个天元一气的命格,那可是帝王之命。以裴无咎的身份,要想坐上皇位,除非他和太子宁王三个人都死了。

  可是现在太子说的话给他提供了另外一种思路。

  如果把裴无咎过继到他的名下,那就算裴无咎坐了皇位,也可以是名正言顺从他这里继承下去的。

  更为关键的是,裴琅心狠手辣超过他的预想,而今太子已经废了,任由裴琅做大,建昭帝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寿终正寝。如果裴无咎只是亲王,裴琅是太子,那以亲王的势力还是不能跟太子对抗的。想当初他可是利用裴无咎和裴琅两个加起来跟裴琰制衡。

  把裴无咎过继,并且保留现在太子的储君之位不被废掉,让裴无咎和裴琅势均力敌,谁也不能威胁到他至高无上的权势。

  想到这里,建昭帝已经做下了决定。

  ……

  太子遇袭一事并没有像京都百姓猜测的那样掀起惊涛骇浪,跟上次宁王和安王在云雁山遇袭一样,京都宵禁了半个月的时间,严加盘查,倒是趁机发现了一些不法之事。

  太子因为受伤,在东宫静养,一直没有出现在朝堂之上。这半个月,似乎风平浪静。

  半个月后,太子上书,言称经高僧推演,他此生身旺无依,纵有顶天富贵恐难长寿。只有双翼护持,他才能平安顺遂地过完一生,寿享遐龄。只是他只有宁王一个兄弟,成不了双翼护持之势,恳求皇上垂怜,再过继一子于名下。

  此言一出,朝堂上下俱是惊诧。

  文武百官没弄清太子这是什么意思,无人敢开口。

  裴无咎黑眸中飞快地闪过什么,随即长睫低垂,遮住了凤眸中的神色。

  裴琅双手紧紧地握了起来,桃花眼控制不住地在建昭帝、裴琰、裴无咎之间扫了一圈。在他看来,这一定是他们三人提前商量好的。

  本来裴琰身体已经毁了,注定做不了皇帝,裴琅这些天勉强压着心中的狂喜,跟寻常一样每日忙着永丰粮仓的事,实则一直在盼着建昭帝下旨废储。就算不立刻把他立为储君也没关系,反正太子已经毁了,将来能继承皇位也只有他一个,朝中众人的眼睛都亮着呢,太子久不上朝,必然能猜出其中端倪。

  到了那个时候,他不是储君胜似储君,是将来唯一能继承大统的皇子。

  可是他万万没有想到,太子竟然提出让皇上再过继一子。不用想,这一子必然就是裴无咎。本来裴无咎就是皇上的亲生儿子,挂在康郡王名下这么多年,估计皇上心里也一直不痛快,现在正好借此机会让裴无咎名正言顺地喊他一声父皇。

  偏偏太子提出的理由,让人无法反驳。

  高僧可是说了,太子权势富贵已经顶天,就是注定短命,只有两个兄弟护着才能长命百岁。不管谁在这个时候提出反对,那就是不想让太子长寿,巴不得太子早死啊。

  就算大家心知肚明并没有这么一个“高僧”,但现在这个形势下,谁也无法开口。

  太子消瘦得只剩下一把骨头,说完就摇摇欲坠,告罪退下。

  眼看着一国储君面色苍白眼窝深陷,虚弱得好像下一刻就会薨逝,谁也不敢开口反对,虽然一般百姓家尚且是无子才会过继,更何况皇家。

  建昭帝仔细地打量着下面众人的神情,半晌,问道:“宁王,你怎么看?”

  裴琅一口老血噎在喉咙,他好不容易把太子给搞下去,现在又要来一个跟自己抢皇位的人吗?不过话却只能顺着太子:“父皇,既然此事有关太子寿数,自然不能大意。好在裴氏宗族中还有不少子弟,挑家中兄弟多的过继一个过来,应该不成问题。”

  说起来裴氏旁支中确实有两家是家中有三个儿子的,他这样说合情合理,还正好将裴无咎排除在外,毕竟康郡王家只有两个儿子。

  建昭帝闻言看向裴无咎:“安王,你以为如何?”

  裴无咎神色不变,“为了太子,理应如此。”

  建昭帝的目光扫向文武百官,点了一个惯常最机灵的,“你来说说。”

  众人早在心里快速地盘算了一番,隐隐约约地猜到了太子的情形可能很不乐观,此人平时最喜欢揣摩圣意,此时大概明白了皇上和太子的意思,躬身道:“启禀皇上,既然是为了太子平安要形成双翼护持之势,这事马虎不得,双翼嘛必须得力量均衡方可。微臣以为,这过继之人以安王殿下最为合适。”

  第082章

  建昭帝要过继一子到名下, 此言一出,京都顿时热闹起来, 不光是皇室宗族、朝臣权贵,连街头巷尾的贩夫走卒都在议论此事。

  因为事关太子寿数,无人敢反对太子的提议, 过继之事已经定了下来,只是这过继的人选尚未确定。

  裴氏宗族中只有一子的捶胸顿足,要是能多生几个儿子, 现在他们就有希望过继一个给皇上。那可是皇上啊!儿子过继过去就算将来不能继承皇位,至少也是个亲王!想想这等泼天的权势就因为儿子太少而失之交臂,捶胸顿足懊恼之余,忍不住抱怨正妻没有多生几个, 或者怨恨正妻没有帮着多纳几房好生养的妾室, 一时间,倒有几家闹了个夫妻不和。

  宗族中有两家是有三个儿子的,此时都把自家的三个儿子扒拉来扒拉去, 想着该把哪个过继给建昭帝。太小的怕记不住自家的恩情, 到时候完全忘了他们, 还不是什么好处都得不到。年岁大的跟裴琅相当, 但无论容貌还是能力,都差裴琅太多,更有可能因为年岁相当而惹得裴琅不快,不如年岁小的毫无威胁相对安全。

  当然更多的人猜测安王才是最好的过继人选。一来太子说了要双翼护持,既然是双翼嘛, 总要旗鼓相当,旁支里面只有安王惊才绝艳,跟裴琅不相上下。二来,安王虽然是老康郡王之子,过继安王却不用跟他的父母商量,安王的生父生母早已过世,现在的老康郡王妃只是他的继母,更何况康郡王府早就跟安王断了往来。

  薛筱筱琢磨了一会儿,总觉得建昭帝这是要过继自家的王爷。反正要过继,与其过继别人的儿子,为什么不趁机把自己的儿子弄到名下,以后也名正言顺。

  她窝在软榻上,抱着一碗奶冰有一口没一口的吃着,时不时地偷看在大书案前处理公文的裴无咎。

  裴无咎加快了速度,把手里的最后几份公文处理完成。太子需要静养,而且看来是要一直“静养”下去,原本太子手里大大小小的事务全都转移出来,大半都到了他的手里。本来这么多的事情,他亲自去六部衙门会更方便些,只是他舍不得小王妃。

  尤其是在这个多事之秋,虽然知道她在安王府里绝对不会有事,但他总是禁不住担心自己不在府里,她就会出个什么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