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3章(1 / 2)





  眼瞧着数目包的差不多,李氏每样点出些凑出三大碗出来,让人拿去窗台边冻着,明儿大早煮过水盛到银碗里,留作祠堂供奉用。准备好的腊肉也从房上解下来,用叶子包好,棉绳捆扎仔细了送到各房各院,零零碎碎忙了许久,总算把东西都备齐,顾青竹见再没自己可帮的地方,让颂平拎上腊肉,一道回了听竹苑。

  ******

  晨里要开祠堂祭拜,天还黑着,值夜的如意把油灯点上,推门将端盆端水的小丫头让进来,颂平晚几步也进了房,往内间望了一眼,小声问:“姑娘昨儿休息的怎样,起夜了么?”

  喜乐正用手试盆子里的水,闻话回道:“没有呢,一直睡到这会儿还未见醒,不然,再让姑娘睡会儿子?”

  颂平犹豫了下,摇头说:“还是喊起来罢,今儿梳妆要费些时辰。”

  新裁的衣裳是件藕荷色的褂子,下头水青色织锦裙,绣了双开的雪白山茶。顾青竹睡眼朦胧的从被里坐起来,脚底暖烘烘的不想动,颂平展着褂子给她看,想借此驱驱她的困劲儿,可毕竟过了穿新衣裳就欣喜的年纪,顾青竹点点头,终是打着哈欠将腿从床上移了下来。

  刷牙子沾上青盐在嘴里擦上几遍,用水漱了,净脸擦香脂,坐在妆镜前才觉得精神些,顾青竹发多,梳起来好看,梳着却着实费劲,平时又不喜用桂花油抹头发,颂平好说才把额前的碎头发给抹上,插着顾明宏送的绿珠花簪,别风一吹乱糟糟的失了体面。

  各房老小都在长松苑里吃的早膳,满满两大桌子,素饼子、小花卷、糖包再加上些小菜,白粥和蔬菜粥甜咸两种,每人一碗百味饺,厨房提前分好端上桌的,吃了会儿顾老太爷突然皱着眉,嘴里试探的嚼两下,奇道:“这饺子里头放的什么?”

  “父亲无碍吧?”饺子里包核桃的事并没跟其他人提过,老太爷先吃到,顾家大爷顾同林立刻放下筷子问了句,然后对身后于妈妈说:“饺子是怎么回事?”

  于妈妈没来得及接,李氏先笑了说:“还是父亲这福运好!昨儿母亲亲自包了些,挑了几个放上核桃做了福饺,还添的压箱底的宝贝做彩头。”

  顾老太爷一听,捋着胡子哈哈笑了起来:“你们母亲如今能亲手包实为不易,快看看其它几个在谁那儿?”

  话音刚落,顾青竹嘴里头就咬到个硬硬的东西,小心嚼两下,核桃微苦的味道从舌尖儿传过来,她低头喝了口汤,笑眯眯说:“祖父的福运我接住了!”

  几个孩子哪里还坐得住,顾明奕才十岁,吃的和四公子顾明宏同样多,肚子撑的实在装不下才作罢,王老太君碗里剩最后一个,咬了口居然也是,众人又一番祝福。

  于妈妈见明奕脸上写着失落,笑着劝道:“少爷姑娘们别急,这锅才下了一半,晚上还有呢。”

  福饺多给老人孩子添喜,老太爷和老太君碗里的是李氏特意交代给盛的,其他的真要碰个运气。

  顾家的祠堂不大,有专人打理,距长松苑却离的远。老太爷有腿痛毛病,前段雪灾连续在宫里熬着,更是不大好,于是派人抬了软轿子把两位老人送过去,其他人走路在后头跟着。

  因女眷不能进祠堂,老太君便领着几个媳妇孙女儿在外面等,顾家重孝礼却没有繁文缛节,摆供上香很快便祭拜完,此时天上恰飘起雪花儿,一朵朵轻的像棉絮,顾明宏不愿仆人撑伞,走出来时肩膀上落着片白。

  王老太君瞧在眼里,拄着拐棍对李氏说:“明宏翻了年就有十九了罢?这婚事不能再耽搁了,咱们不攀门第,有个知冷知热的媳妇才好。”

  “母亲说的是。”李氏对于幼子的婚事很是头疼,各家姑娘没少打听,主动上门来探口风的也有,倒相看过两回,瞧着都是知书娴静的,可明宏听了只说要先专心读书,不分那个神:“最近有要好的夫人跟我提程家姑娘。”

  “哪个程家?”老太君问道。

  李氏是见过程家姑娘的,心下觉得不错:“钦天监程大人家的三姑娘。”

  顾青芜由粱氏抱着在廊边看雪,两人说话没避讳顾青竹,她安安静静在旁听着,提到程家时抬了头。

  “青竹丫头见过?”老太君见她反应,问道。

  “玉怜表姐和她交好,常听说。”卢玉怜的性格能认同别家姑娘,大面上应错不了,顾青竹想想布施那日程瑶的举止,进退有加,但到底不甚熟,想了想有所保留道:“去宝珠寺那日我也见了,接人待物都妥帖的,就不知道入不入得四哥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