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站队(2 / 2)


  身后追过来夜班的护士,“陈主任,陈主任,门诊才打来电话,请你去救急呢。”

  “什么事儿?”

  “好像是公交车出车祸了。医务处在大门口拦主任和杨大夫他们呢。”

  “好。你跟他们说,我马上就与李大夫过去。”

  “看,咱们晚走这几分钟,就不用倒腾回来换衣服了。小李,想不想去急诊?”

  李敏连连点头,“求之不得呢。”

  正是要下班的时候了,很多人都换下了白大衣往外走。陈主任先回去护士办公室,往理疗室拨电话,请人去转告她媳妇门诊有急诊,不能准时回家了。

  李敏也趁机打电话去儿科,请接电话的护士转告冷小凤,她要去急诊,不用等她一起吃晚饭了。

  “李大夫和冷小凤关系很好?”接夜班的护士看李敏撂下电话就问她。

  “是啊,我们是同学,现在一个寝室住着呢。”

  “听说你们是四个人一间屋?”

  “是的。你们那边人多?”李敏听说过护士住宿比较紧张。

  “还好吧。新入职的护士是八人一间的。家里离得近的,今年就没有床位了。下小夜班、上早班的,就比较难了。”

  护士的小夜班是晚上十一点下班,早班则要六点到岗。若是在医院没个床位,晚归、早起是很艰难的。不过即便是这样,院里依然坚持刚毕业的大夫们,还是四人一间。

  护士么,可以挤挤的。

  因为她们下了夜班就是真的下班了。不像要具体管床的大夫们,有时候是没有上下班的明显界线。休息不好出了事儿,对个人、对医院绝对是承担不起的损失。

  李敏等护士给陈主任换好了电池,朝小护士笑笑,跟在陈主任的后面往急诊室疾走。急诊室要陈主任去会诊,那患者就很可能是怀疑有颅内出血、需要他去判定是否需要做开颅手术了。

  省院的急诊室,经过十年的筹办,至今还是没有形成规模。原因就是外科的急诊,够了住院标准的,基本就直接分流到相应的科室住院了。

  需要留观的患者,又都不愿意在简陋的急诊室住院观察。

  最根本的原因是医院缺少医护人员,没有足够的人手,去组建急诊科。

  所以现在的急诊病房,是由门诊来代管的。夜班的医护就是变相地在上急诊班。白天的时候,为急诊患者优先的事情,医患在门诊吵过无数次。

  院领导也没办法,遇到医患为先开急重危病人、与门诊医生吵架的时候,多数是派医务科的人去合稀泥,安抚了患者再申斥医护人员。

  然后水过无痕、万事照旧当没事儿,没从根本上解决吵架的事儿。

  这样的处理方法,闹得医护人员更不愿意出门诊了。

  所以,轮到门诊的人基本是谈门诊色变。好在是半年轮一次,按照目前的最新人员编排表,也要五年才能轮到一回。

  再不愿意,也都能接受得了。

  李敏跟着陈文强去急诊的留观室。才出电梯,就见创伤外科被拦回来的张主任等人,他们要先回科里换衣裳。

  陈文强极其招人烦地说:“让你们没打铃就换衣服。”

  张大夫等人顾不得与他斗嘴,挤进电梯就吩咐电梯工:“赶紧地,去九楼。”

  陈文强见他们这样急迫,笑着回头对李敏说:“该,被院里逮住早退了。”

  对这样幼稚的幸灾乐祸,李敏只能笑笑,算是回应了。

  俩人赶到门诊,就见规划得好好的急诊那一块,如同闹哄哄在打折的百货大楼。不时见到几个头破血流的人,捂着脑袋在呻/吟。每个伤者的身边,都有人围着、叫着、喊着。

  “大夫呢?大夫呢?留了这么多血,你们俩怎么不管啊?”看到陈文强和李敏瞥了他们一眼,就脚不沾地地走过去,尖叫声、指责声此起彼伏。

  李敏紧跟陈文强,躲避要伸手抓住她的人。他俩都是面不改色地快步绕过喊得最凶的人。

  在急诊室里,能叫出来的,都不急。

  那些一声不吭、神志淡漠、萎顿在一边的患者——才是最可怕的。这样的,才是要他们第一时间去查看、去处理的急诊。

  在急诊室里,要一眼就分辨出患者的危、急、重,是临床医生的本能、职责。

  需要天赋,也是实习的时候,被反复教导、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

  ※※※※※※※※※※※※※※※※※※※※

  好不好看啊?

  小天使们吱一声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