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22节(1 / 2)





  东华郡王莞尔。

  他顿了顿,吩咐道:“过了春天,我身体里的病根应该拔掉了。到时我可能要出去一趟,你先物色一些信得过的人手,慢慢将我身边那些人替换掉。”

  圆空大师一口答应:“殿下放心,交给贫僧就好。”

  他边说边好奇地看着东华郡王染上了笑意的眉宇。

  平日里这位殿下俊雅出尘,不像凡世中人,可这么一笑,却一下子没了那种难以接近的感觉。要是让京城里的姑娘们瞧见了,这位殿下少不得要收到满车的绢帕。

  是因为要去见什么人吗?

  是谁让这位殿下有了“人味儿”?

  见东华郡王没有再说话的打算,圆空大师终究还是按捺住好奇心退了出去。

  东华郡王挑了挑灯芯,坐到案前写起信来。

  慈孝寺,骆宜修,薛国公。

  他能接触的人还不多,但以后肯定会多起来。只是在那之前他要与她谈一谈。

  是真的要谈一谈,可不是假公济私。

  东华郡王唇角弯起。

  等不到她入京,他去见她便好。

  *

  京城的明波暗涌离通州太远。

  通州满城都是年节的喜意。

  沈家人齐了,还多了个颜正卿。沈老太爷决定不提沈宝珍,其他人自然也不提,和气地接受了颜正卿这个客人。

  年二十九通州有灯会,颜正卿便领着颜舜华出去玩,还照着颜舜华要求的那样让颜舜华坐在自己肩膀上。

  灯市十分热闹,街上人挤人,颜舜华坐得高,看得远,指挥着颜正卿走向自己感兴趣的摊贩。一路逛完,颜正卿手上早已拿满东西。

  瞧见前面有灯谜会,颜舜华忙叫颜正卿转过去,说:“爹爹我要最好的花灯!”

  颜正卿说:“好,爹爹一定给你赢到最好的花灯。”

  于是颜舜华负责念灯谜,颜正卿负责猜,两人一路杀上前,竟把灯谜解了大半。最后搞灯谜会的商会不得不派人过来给她们送上了最好的花灯,只求把他们送走——他们这样猜下去,还让不让别人玩了!

  颜舜华说:“别急呀,让我爹爹猜完,我爹爹再给你出些新灯谜。”她王婆卖瓜自卖自夸,语气里满是自豪与得意,“我爹爹可厉害了!”

  其他人也不服气了:“让他猜!就让他猜!看他是不是真能猜完!”

  颜正卿哭笑不得:“晚晚,你这可是将爹爹摆到火上烤啊!”

  颜舜华笑眯眯。

  颜正卿只能咬牙上。

  父女俩最终拿走了最好的花灯,还留下了一批的新灯谜以及议论纷纷的赏灯人。

  颜正卿在通州热热闹闹地过了个年,到大年初三他就启程南下。本来从京城到他任地就够远了,有年假也堪堪能呆上半个来月,更何况是从通州过去。

  如今他必须日夜兼程地赶,才能按时赶回去。

  颜舜华骑着雪球送颜正卿到梅亭。

  颜正卿心中不舍,但他受老师之托守着南疆,不可能随意抽身。他伸手抱了抱颜舜华,却怎么都说不出道别的话,只能狠了狠心上马转身离开。

  颜舜华牵着雪球站在原地。

  李卓然一直守在一边。他顺着颜舜华的目光看去。颜正卿已经转了个弯,消失在路的另一端,只剩雪地上蜿蜒的马蹄印。

  李卓然喊:“姑娘?”

  颜舜华转头朝他一笑:“走吧,我们也回去了!”

  李卓然点点头。

  他有点不解。

  他以为颜舜华会难过,但颜舜华看起来却好像很高兴。

  颜舜华没说什么。她当然是高兴的,比起“上一次”已经好多了,她这次和颜正卿一起过年了!

  颜正卿有不得不去做的事,就像她也有不得不去做的事,能有这几天的相聚已是幸运之至,她有什么好难过的。

  颜舜华愉快地说:“走了,这几天我们好好瞧瞧书院附近哪里适合建庄子,早点儿把庄子建起来。前几天你不是在榷场那边掏来一些西瓜种子吗?我们赶在春天把它种到新庄子里,夏天就可以吃西瓜解暑了。”

  榷场是边境的“互贸市场”,不少草原人都会拿些草原产出的东西到那儿来交换中原的茶酒、布匹、丝绸、陶瓷等等。

  大晋没有西瓜,它是从西边传到北边草原的,这东西容易种,撒一把种子就能结出大大的果实,草原人都非常喜欢。颜舜华以前尝过西瓜,心里一直惦记着,索性叫李卓然平时多留意点儿。

  没想到还真叫他给找着了。

  提起吃的,颜舜华永远都两眼发亮。明明还是寒冬腊月,她却已经想着夏天该吃点什么消暑了。

  李卓然点头。

  要建一个新庄子并不容易,他还是倾向于买个现成的,这段时间别人都忙着跑亲戚,他没那样的烦恼,索性在书院周围找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