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六宫粉黛无颜色第28节(1 / 2)





  慕容三兄弟哄然大笑,贤道:“只高攀不下嫁你没听清吗,我爹可是堂堂正二品封疆大吏,禄爵安南侯,位秩上卿,五年你就想坐到上卿,这不是虾子屙蛋——瞎扯淡么!”康也笑道:“你连个鸡仔不晓得怎么杀,还敢提刀上战场,仔细小命先见了阎罗。”瑞道:“他这面黄肌瘦的,早给粉黛掏空了身子,提得动刀戟吗?别战鼓还没开,一头嚇死在马.胯.下。”三人又一阵大笑。

  乔母脸上红一阵白一阵。

  慕容槐却没笑,面孔板的肃穆端严,起身来,站在乔郁面前,居高临下睥视,花白的头发束成髻,乌木仙鹤簪,身上的石青宝石缎大襟道袍缀绣福寿团纹,遍体篆绣寿字,袖宽长约及履,腰缠狮蛮玉带板,镂玉镶金,十六块圆雕和田玉玲珑透漏,带扣透雕变形狮面纹,方是公候上卿才有的勋荣,淮南道近千名官员的独一份,可见身份贵重。

  他似看着一捧土坯,眼底神色闪烁着复杂:“今儿明着告诉你,即使你建了功立了业,做了将军做了大都督,岚儿也不可能嫁给你,吾儿那般容色岂是凡夫俗子受用得起的?岚儿要委身的只有一种人,头戴蟠龙冠,身穿赭黄袍。”

  乔郁抱着那袍缘下的鞋履,声嘶力竭地哭:“伯父,我求求你......求求你......我没有玉霙活不了......”慕容槐一抬脚将他甩到了一边:“那你就去死吧。”

  乔郁疯了一般叩地大磕特磕,额头很快出了血,乔母上来拦,却丝毫拉不动,指甲劈裂好几根。“儿啊,你还没听明白吗?人家是要攀天上的高枝,那金梧桐树上的,你争不过。”

  慕容槐神情微有倦意,挥挥手,示意三个儿子叫人进来,把这对母子叉出去。花厅已玳瑁筵开,女客们都在悄声私语议论刚才的事,宴罢,后园的丝竹班子开了锣,温氏和几个贵眷寒暄了会儿,众夫人说起了十一,都听说慕容十一姑娘的风采,传言织女下凡一般的人物,七姑娘是见过的,打趣温氏不厚道,藏着掖着,让领出来开光,温氏正合心意,起身去探芳院,没想到热脸贴了冷屁股。

  那厢冷冷扔来一句:“我热孝当前,缞麻在身,岂能赴宴!”

  温氏噎了一肚子气,扭头走出来,有些烦闷,踱步在园子里透气,转过游廊,远远望见慕容槐独自负手立在廊下,背影竟有几分落寞,瞧着前方垂花门上的蝉肚绰幕,若有所思,听到温氏走过来,语声深远:“你给乔家下的请柬?”

  温氏后颈冒出了汗:“妾身没有,老爷可尽去查,老爷发了话不与乔家来往,妾身怎敢,名单都在那儿拓着,是他们不请自来,竟厚颜无耻到这个地步。”

  慕容槐淡淡“嗯”了一声,“想你也不是那般不懂事的。”

  温氏眼眶微湿,悲伤道:“女儿家生的好,难免引来叼花啄蜜的,老爷心疼玉霙,同样的事情到了十一身上,却大发雷霆,这孩儿心思重,从小又被咱们扔到那不见人的地界,本就心有芥蒂,以为咱们弃了她,才把那妙云当成亲人,老爷一而再伤了她的心,孩儿也不曾记恨,那天我半夜起来去瞧她,竟见她撑着身子在桌前缝纫,给老爷做这件袍子。”

  慕容槐大惊,不可置信地看看自己身上的衣衫,针工精美,样式新奇独特,衣摆袖袂颇有飘逸之感,又不显拖沓,足见别出心裁,可知花了心血的。

  “这......是十一亲手做的?”他每年这一日都要穿回士庶服,临近日子看到紫檀衣架上挂着这件,颇是喜爱,以为是温氏特地纫制出来的,还以为淮扬来了新裁缝,赞赏了两句。

  温氏语气微酸:“老爷前些日子穿的那件也是茜儿亲手做的,淮扬城的绣庄做道服就那么几个样式,老气横秋的。”

  茜儿心灵手巧,原是早存了心思的,伤得那般重还强撑着起来,怕误了老爷的寿诞,紧着赶,那小手生的那么漂亮,白玉一般的细嫩,可怜指头尖全是针眼,不敢当着面给父亲,悄悄让人送到浣衣房,婆子们不知所以,见是老爷的,拿过去熨了,她这两日又在做,一件苍色一件牙色,白天怕人打扰捡在夜里做,手快的很,一个通宵就纫好了底衬,那样式出尘,真不知她怎想出来的,原来那天要那些布料是要给老爷尽孝心,绣庄里的裁缝做道服可没这般巧思的。

  慕容槐脸上阴霾全消,眼角堆叠笑意,喜爱之情溢于言表:“说的我都迫不及待想穿了,做好了快拿过来,也别让她累着,我儿竟这般诚孝!回去告诉她,为父必不亏待了她!今年她还小,明年我想法子送她入宫。”

  温氏大喜,曲膝一福:“谢老爷!”

  慕容槐又问:“岚儿如何了?”

  温氏答:“哭了一阵子,吓的不轻,现下好些了,我让露娘扶她回了探芳院,思绾去做压惊汤了,今日真悬,乔家这登徒子太不要脸了!老爷怎不早撤了他家的官位?”

  慕容槐捏着眉心,闭目不知在思虑什么,好大一会儿才开口:“四十多年前,我也做过乔玉郎。”

  温氏大惊了一下,正要说什么,却听慕容槐的声音像是很远的地方飘来的:“少年时,也曾做得一回痴情郎,这辈子唯一的一次,险些把命给搭上,奄奄一息的时候,梦到了父亲,训了我几句,才醍醐灌顶,若不然也没有后来的慕容节帅,炙手可热,权倾一方。”

  从温氏的角度看过去,侧脸的面庞弧度凝重,眸光透过那描金绘彩的金蟾折桂图案,似看着很远的地方,眼角的细纹挂着遐想。“那时候,真傻。”

  尘封在角落的记忆生了厚厚的尘埃。

  结了痂的累累伤痕已模糊的看不清,好像从来不是自己的.......

  那时还是一个毛头小子,父亲投军以后家里愈发艰难,一日三餐几乎难以为继,最小的妹妹还在襁褓。

  母亲元氏是个十分要强的,白日推着粪车倒夜香,夜里浆衣缝补,家里顿顿吃的糠窝野菜,偏还咬着牙让他到书院旁听,说登槐及第,槐卿谓之三公,槐木为栋梁之才,不可辜负了爹爹给取的好名字,将来进士登科,才算继承了书香门第的衣钵。

  一二年后,天下果然改朝换代,新朝国号为“景”,改元天命,南方尚未大定,家书寄了回来,说新皇称帝第二日便御驾亲征,父亲随军去皖南督战,家人勿念,也寄了一包沉甸甸的银两回来,那年冬天终于所有孩子都穿上了厚厚的新棉衣,饱饱的吃了一锅炖肉,母亲难掩喜色,对他说,等爹爹班师凯旋回来,必会大封功爵,再忍一忍,咱家的苦日子快到头了,朝相师的话果然没错,我河东慕容氏即将大兴!

  他幻想着父亲骑着高头大马的样子,着实兴奋了一阵。那一天,下着小雪,天色阴霾,县府送来了讣闻,父亲战死了!

  白纸黑字写着:“荡山黑峰口一役,突降大雪封山,鏖战数日,君中埋伏,军师巍公掩护突围,不慎被连矢所中,战事胶着,运行不便,故就地掩埋,望亲眷节哀。”

  母亲不敢相信,当即厥了过去。

  那一刻,他跪在母亲的床前,泪如泉涌,恨极了那个来家里骗吃骗喝的臭道士,若非他胡说,父亲一介书生怎会去了疆场,落得个马革裹尸。

  母亲看着跪了一地的孩儿,大的尚未束发,小的呱呱啼哭,终究不忍弃世。病未好便强撑着起来劳作,推着粪车挨家挨户收夜香,雪天路滑,一个上坡路的时候力气不支,连人带车滚落,污秽沁了满身,险些冻死在街头。

  他再也读不下去书了。

  母亲病得形销骨立,挥着扫帚抽他,却像棉花条打人,一丝也不疼。一边哭的伤心欲绝,说他是唯一的希望,将来考取功名,再来振兴慕容家。

  他嗤之以鼻,家国乱世,烽火未熄,礼乐崩坏的世道,连科举都未设,去哪里考得功名?世人皆知新朝皇帝是个草寇匹夫,南边的两个小朝廷兵强马壮,大有卷土重来的气焰,以后还不知是谁的天下,书院的学生大多弃笔从商了,他一个缩在角落的旁听生,做的什么宰相梦?

  第二日开始,他将皮绳勒在身上拴着粪车,沿着狭街曲巷收污秽,风里雨里,肩上勒出了血痕,还未结了痂,又勒出了新的,重叠在一起,成了条条状状的乌青疤痕,白皙的皮肉变得粗糙,手臂上练出了强劲的蛮力,手掌也生了粗茧,磨的溃破了,结了血痂,偶遇见书院的同窗,笑拿石子掷他,骂一句:“臭倒秽的!辱没斯文!”

  他停下擦擦汗,哂笑一声,继续拉着粪车走,每家掏一个马桶两个铜板,一天下来可以赚二三十个铜板,购得几斤芋头和黍糠,足够家人一天的嚼谷。

  那时他只有十四岁。

  世情薄,人情恶,唯有将心膛磨砺出坚硬的盾。

  等攒出积蓄来做个小生意,他想,这一生也就如此了,只要娘和弟妹们不要挨饿受冻就好。

  就这样过了三年,他认识了一个女子。

  第34章 绿杨芳草长亭路(1) ……

  那是西巷胡同的一个四合小院,住着一对母女,他收了几回夜香才知道是知县的外室和私生女,知县为人风流,外室多如牛毛,这里的是一个红倌歌妓,每回见他总是绣帕捂着鼻子,远远扔来两个铜板,浓妆艳抹的脸上脂粉味浓烈。

  那时的他已长成个唇红齿白的少年,颀长笔直,自小的教养不驼背不耸肩,整个人松清竹瘦,加之腹有诗书,待人接物彬彬有礼,街坊四邻渐渐摒弃了嫌恶,对他热爱起来,走在门口会递个烤窝头或一碗温茶,打趣他两句,还起了个“侧帽小相公”的雅称。那少女比他小两岁,梳着双丫髻,雪肤花貌,总爱穿粉色的衫子,坐在院子的廊下手里捏一枝木芙蓉轻嗅,一双清莹莹的眸子如初生小鹿,怯生生眨动着,总有不安在里头,杏腮彤云,竟与那花色一般无二。他远远一望,心跳骤然急促,耳根烫的不像自己的。

  那是唯一个,见了他不会捂鼻子的女孩。

  那天刚进了院便劈啪啪下起了雨点,歌妓不在,只有她和一个年老的仆人在家,老仆心眼好,让他在廊下躲完雨再走,进屋为他倒了一碗水便去忙别的事了,少女倚门而立,身形盈盈,柳腰纤纤,穿着粉衫罗裙,鼻尖朝地,捏着帕子不敢抬头,脸颊浮着两朵云霞,连耳根都是红通通的,与那耳垂上的红玉髓相差无几,衬的一截小颈如雪藕新荑,云娇雨怯,美丽难言。

  他心跳如擂鼓,立在当下,踯躅不敢动,脑中乱哄哄的,檐外雨声沥沥沙沙,下的如泣如涕,天地间晶澈透亮的雨丝,纷纷洒洒,织成密密的水帘,落在青石地上,波一个个水泡,浮起氤霭。恍惚想起从前书上看到的两个词......稚齿婑媠......靡颜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