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民国宋二小姐第71节(1 / 2)





  关碧华和宋鸿年离婚后,搬出宋家,宋凤宁又恢复二小姐的身份,宋家人叫她二小姐。

  手里还有两个信封,是她姐和她娘的。

  宋凤宁走出厨房,看见她娘坐在客厅看报纸,把信封拍在桌上,“娘,这是你的钱,数数。”

  大太太没急着看信封里的钱,看着小女儿,“你这么得意,股票一定是赚钱了。”

  宋凤宁双手背后,踱步,“当然,没看看你女儿我是谁。”

  大太太拿起桌上的信封,“你这是瞎猫遇到死老鼠,歪打正着,以后有风险的事还是别做了。”

  “娘,我知道了,以后不炒股了。”

  接下来她有个大计划。

  高风险高收益,低风险低收益。

  炒股回款快,她身无分文,很快手头有笔钱。

  宋知芳投五百块钱,学校有活动,没回家。

  二太太一大早按捺不住给三位姨太太打电话,通知过来取钱。

  宋凤宁把宋知芳的钱交给二太太,“姨娘给我姐。”

  二太太取出来,看了看,嘟囔说;“知芳这孩子就是不如宁宁,手头就有这几个钱。”

  如果多投点,现在还能多赚点,后悔当时拿两千块买股票好了,她手里还有一千块钱,连女儿知芳都没告诉。

  最后宋兆申的两千块,宋兆申拿了她的相机,使着顺手,好像也不打算还给她了,她的相机新的,她哥不还相机,她把连本带利的三千块钱扣下了。

  今天是礼拜日,宋凤宁吃过早饭,在家里温习功课。

  二太太打电话没过多久,三位姨太太相约到了。

  四个女人一台戏,客厅里传来姨太太们说笑声。

  二太太喊;“宁宁,你出来。”

  宋凤宁放下手里的书,走出房间,笑着朝三位姨太太问好,三位姨太太争相夸宋凤宁。

  “二小姐真是聪明,现在炒股的全砸在手里了,我们不但拿回本钱,还有这么大的赚头。”

  “我们相信二小姐,当初把手里的钱交给二小姐就对了,股市里全都赔的一塌糊涂。”

  最高兴的是投了两千块钱的姨太太,半年不到变成三千块,嚷着,“今天我请客,我挣的最多。”

  拿了十块钱出来,吩咐张嫂,“买吃的。”

  张嫂今天得了六十块钱,两角钱一斤猪肉,够吃多少猪肉。

  皆大欢喜。

  转眼到了年底,银根趋紧,股市上只有卖出而无人买进,证券交易所处于四面楚歌的境地,终于宣布无法办理交割,有人因此自杀。

  二太太听到消息,对宋凤宁大加称赞,“宁宁脑筋灵活,姨娘和太太以后要指望宁宁了。”

  宋凤宁胸有成竹,“姨娘,你和我娘等着过好日子吧!”

  大太太时不时地敲打女儿,“她不给我惹事,我就阿弥陀佛了。”

  “我家小姐最聪明了。”

  小娥佩服小姐,小姐对股市的判断全都应验了,小姐之前又没有炒过股,二小姐的小脑袋瓜灵光。

  这时有人敲门,小娥跑去开门。

  进门的是宋家大少爷,宋兆申提着一只羊腿交给小娥,买了两包点心是大太太和二太太爱吃的。

  从兜里取出两个小锦盒,说;“小妹,这是给你的发卡。”

  另一个盒子交给宋凤宁,“这枚胸针给知芳。”

  宋凤宁打开盒子,一支精致的珍珠发卡,她看宋知芳的胸针镶钻石的,说;“哥,还算你有点心。”

  还能想起她们。

  “小妹,你们都是我的亲人,我怎么能不关心你们。”

  张嫂进来,问;“大少爷留下吃中饭吗?”

  “我吃过中饭,去工厂,父亲找我说工厂那边有事商量。”

  宋凤宁警觉,现在外国棉纱大量倾销,国内棉纱市场不景气,宋家的棉纱厂日薄西山。

  问;“大哥,你明年大学毕业,现在该张罗出国留学的事?”

  宋兆申一直的理想是留洋,分家时,出国留学的费用,父亲宋鸿年给他准备好了一笔钱,供他出国深造。

  “出不出国,我没有最后决定。”

  宋凤宁看他目光躲闪,一定是因为舍不得宋宜秋,宋宜秋心气高,即便要留学,也不能跟大哥走。

  宋宜秋不喜欢大哥,如果宋家没有败落,宋宜秋嫁给大哥,冲着宋家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