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83节(1 / 2)





  说实话,能去天子脚下看看,顾父和顾母也是很期盼的。

  “可是花销要不少吧?” 顾母开了口。

  “圣上赐予一套三进的院子,省了租房子的钱,到时候还有月俸和禄米,加上手头积攒的银子,没有太大问题。”

  顾母盘算着自己手头的银子,这几年地里粮食卖了不少钱,加上前几天的贺礼,算下来手头有二百多两银子,和儿子一起去上京城还不用掏路费,朝廷都包了,算来算去,去看一看也是可以的。

  顾母想了一会儿,“我和你爹没去过大地方,沾了三郎你的光,如今也去天子脚下瞅一瞅。”

  老伴都这么说了,顾父也点头同意,“我想着三年后,考一次乡试试一试,和三郎在一起,也好给我补补习。”

  顾母又看着其他两个儿子,“大郎、二郎,你们怎么想的,是想去京城看一看,还是留在家里?”

  他们兄弟俩一时未吭声,上京城是全大周朝最繁华的地方,他们自然向往。

  可三弟本就负担重,他们拖家带口的跟着去,再亲的兄弟,时间久了,也会因此生分。

  再说了,上京城物价高的离谱,与其几个人挤在一个小院子里,还不如月水村青砖泥瓦住的舒服!

  顾大郎是兄长,他开了口:“上京城我们一个熟悉的人都没有,去了那里也只能整日游手好闲,我觉得在家种种地、读读书,这种悠闲小日子已经很满足了。还有就是,大宝读书,也要有人陪着,我们就不跟去了。等大宝日后有能耐,带着我们去京城找你们去。”

  顾二郎紧随其后,也是这样一套说辞,“家里的孩子马上就要启蒙,如果去到京城,到时候还要回乡参加科考,太麻烦了,我们兄弟俩在家,守好咱们的房子和家产,你们就安安心心的在外做官。”

  “大哥、二哥”,顾驰以茶代酒,神色有些感动,“其他的话不多说,你们也明白,有你们两位兄长,是我的福气。”

  多少亲兄弟,不能同患难,也不能同富贵。

  可是自己的两位兄长,小时候生了重病,花了多少药钱,他们也没有一丝怨言,努力的打短工攒钱给他看病。后来读书,也是顾大郎、二郎每天驾着牛车将他送去书院。

  在外求学多年,也正是因有两位兄长在家照顾父母,免除了他后顾之忧。

  到了如今,顾驰太过出息,掩盖了他们两个的光芒,可他们更没有一丝不满,衷心的为他自豪。

  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顾大郎、顾二郎,也就不会有顾驰今日的境况。

  顾家兄长俩,一饮而尽,笑的开怀,“咱们是亲兄弟,这都是哥哥们应该做的。有你这个弟弟,也是我们一家人的福气!”

  吴氏、苗氏起初有些不乐意,她们也想去大地方见见世面,不过后来听了自家男人这么一说,说的也有道理,孩子的学业更重要,便没吭声。

  顾大宝语气坚定,对着顾驰说道:“小叔,你就等着我去京城找你们吧!”

  自他入学起,所有的学子都羡慕他有一个优秀的小叔,他自己也很崇拜顾驰,他也要像小叔一样,出人头地。

  顾驰满意的点头,“好,小叔在京城等着你。”

  长江后浪推前浪,他们顾家人,会发展的越来越好。

  其他四个小萝卜头也嚷嚷着,“小叔,我们也要去京城找你。”

  顾驰摸摸他们的小脑袋,“小叔记住你们的话了,到时间咱们上京城见。”

  看着斗志昂扬的孩子们,顾驰有一种预感,他不是顾家的终点,而只是一个起点,若干年后,他们顾家,肯定会出现更多优秀的后辈。

  话音落下,顾大郎皱着眉头想了想,方才开口:“爹、娘,我觉得,在你们离开京城前,咱们分家吧!虽说‘父母在、不分家’,但三弟越过越好,不分家就是我们占便宜。咱们分家后,也还是一家人。”

  分家这种事,由他提出最合适,他知道三弟不介意,但也不能因此,就随便的占三弟的便宜。

  吴氏有些不愿意,不停的对顾大郎使眼色,怎么又扯上分家了,三郎才刚考中状元,她还没过多久好日子呢!

  顾父顾母在思考着什么,没有开口说话,场面安静下来。

  第86章 顾驰吃醋

  顾父、顾母一时没吭声,顾驰朗润的声音响起, “大哥, 咱们都是一家人, 没有什么沾光不沾光的。若是你发达了, 会抛下我两个弟弟不管不顾吗?肯定不会的。咱们是一个家, 互相扶持,我在外求学多年, 还要多亏家中有你们两位兄长代我尽孝。”

  叶溪接过话,“是啊, 我们知道几位哥嫂的为人。以前是你们付出,现在夫君有能耐了,自然要让家里人好过一些。”

  方才思忖的顾父,眉头舒展, 敲了敲桌子, “树大分杈、业大分家, 你们是亲兄弟不讲究,可是下面还有孩子、孙子,也到了分家的时候。”

  他看了一圈,缓缓开口:“以前三郎还没成亲,如今你们兄弟几个都已成家立业。也要过好自己的小家生活。分家了还是一家人, 不会因此而生分。”

  一家之主发话了,其他人自是没有什么异议,吴氏、苗氏两个儿媳也不好说出反对的话,只祈盼着分家产的时候, 自家不要吃亏。

  “咱们家人少,大部分家业还是三郎中举后置办的,其中土地是大头。” 顾父道。

  顾驰插了一嘴,“爹、娘,如今我做了官,怎么样也都饿不着,家里的东西,分给哥嫂就好。”

  顾大郎不同意,“在外的日子不好过,家里的东西,一定要给三弟分一份,平日我们帮你种地,等你日后致仕,若是回到村子里,也好有个落脚地。”

  宦海浮沉,伴君如伴虎,有后路心中才不慌,月水村就是三弟的后路。这也是顾大郎没跟着一起进京的原因之一,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

  顾父点点头,面上露出一丝笑意,他虽没多大本事,可生出的孩子一个比一个懂事。

  三个儿子没操外心,互相为对方着想,兄弟情谊比什么都珍贵。

  “你们都别推辞,就按大郎的话办。” 顾父道:“咱们家这几年断断续续买了不少地。良田五十六亩,还有八亩沙地,这些一分四份,你们兄弟三个各一份,剩余一份你们娘和我养老用。但我和三郎的这一份,也顾不上,还由你们兄弟俩一人一份,帮忙着种地,收成也都是你们的。”

  话音落下,顾母接着开口,“家里的银子一直都是我保管,自三郎成亲后,大郎、二郎挣得钱每月拿两成交给公中。如今,我再给你们兄弟俩每人四十两银子。家里的菜地你们平分,养的家畜、耕地的两头牛、还有粮食、农具等,都由大郎、二郎平分。”

  这几年两个儿子挣的钱没交公中多少,他们各自手里握着有银子呢,如今加上四十两银子,还有各自的三十二亩地,光每年的产出就大几十两,在村子里也算是个小地主了。

  吴氏琢磨了一下,眼下这样分家,看着公正,其实还是他们当哥嫂的沾了光。

  这几年手里陆续攒了一些银子,加上这么多的地,自家的两个儿子都还小,距离科考还有好几年,这么一来,供他们读书绰绰有余。

  一想到以后几十亩地的产出都归到自己手里,这可是白花花的银子啊,以后都是自家的,吴氏突然感觉,分家还挺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