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01节(1 / 2)





  年轻时候不管是在镇上搬麻袋,或是下地干活,都是力气活,上了年纪毛病显露出来,腰酸背痛胳膊疼是常有的事。

  而自己老伴儿年过半百还不消停,天天跑到工部凑在王卓那群少年身边跟着研究东西,最近一段时间更是忙碌的过了饭点才回家,连口热乎饭都没吃上。

  时间久了,损伤的都是自己的身子,顾母是既生气又担心,气的是他自己一大把年纪了还不知道好好照顾自己,又担心老头子万一出了意外怎么办。

  今日恰逢顾父五十四岁的贺辰,并没有大办,顾母早早的做好了一桌子饭菜,盘算着一家人在一起吃顿饭,热热闹闹的说着话,可盼来盼去的也没把顾父给盼回来,她能不生气吗?

  “好,好,都听老伴儿的话!” 顾父拉长调子,笑着点头。“从明日起,我一准能早点赶回来,按时按点的吃饭,一日三餐都让老婆子你督促着,可行?”

  “这还差不多,走吧,吃饭去。” 得了顾父的保证,顾母心里舒坦起来。

  顾家没有食不言寝不语的讲究,一大家子平日各有各的事情要忙,饭桌上就是最好的交流时间。

  顾驰和叶溪给顾父送上了贺词,还有顾父喜爱的上好的茶叶和杏花酒。小桃子和舟宝也软乎乎的给顾父送上了脆脆甜甜的祝福。顾问昭也特意从国子监回来,给顾父送上了一副亲手绘制的生辰画。

  顾父心情舒畅,老了老了,过上了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好日子,神仙般的日子也不过如此。若是家中的两个儿子和儿媳、孙子孙女们也在身边就好了,那就是一家大团圆。

  “研究的风力水车有了进展,最近工部的官员都在忙这件事,过不了多久风力水车问世,那我们也就可以歇息一段时间了!” 顾父呷了一口茶水,碧色的茶叶尖儿在热水里舒展开来,散发着醇厚的清香。

  自大半年前王卓他们因研制出筒车进了工部,顾父也对此颇感兴趣,文正帝便把本应给予顾问昭的荣耀给了顾父,允许他一同进入工部跟着学习,当然不是正式的官员,俸禄也比不上成为进士进入工部的官员。

  不过顾父不在意,可以跟着工部的官员一起长见识,他已经很满足了。

  顾父种了一辈子的地,庄稼人对黄土地有一股莫名的情感,别的事情不擅长,可种地绝对是一把好手。

  工部的官员有学识,可没有多少经验,在世家长大成人,都没下过几次地,又如何指望他们能说出个所以然来。

  王卓他们那群小子有头脑,但也没太多见识,顾父就派上用场了,种了几十年的地,说出来头头是道,行还是不行,顾父有两把刷子。

  “风力水车?” 顾驰来了兴趣,“听名字是与风有关?”

  顾父解惑道:“大部分构造和以前的水车无太大差别,只不过多了一样--风帆,风帆随风转动时带动水车从水里汲水。”

  顾父还欲再说,顾母笑着打断他的话,“你和三郎不愧是父子俩,一谈起正事就忘记了吃饭,先吃饭,有什么事儿留着待会儿再说。”

  顾父和顾驰相视一笑,齐齐开口:“听老伴儿的话/听娘的话。”

  顾父他们的动作很快,没过几天便研制出了风力水车,在整个上京城引起了轰动。

  风力水车与以往出现的水车相比,多了一部分,由风车和水车两部分构成。

  以往的水车需要水流的推动而转动汲水,对水流的要求非常高,必须是在水源充足、水势高的地方才可以运行。

  而如今的风力水车则更偏重于风的影响,有风作为动力,对水的要求降低许多。

  文正帝看着正在运行的水车,轻柔的风吹动,清澈的水流入水车里面,再从水车中沿着长长的木槽流动,一直到远处需要灌溉的农田里。

  文正帝连连点头,抚掌称赞,“以风帆数扇,俟风转车,风息则止,不管是救潦,或是灌溉和栽种,都极为便利。”

  看着面前的王卓和顾父一行人,文正帝不由得升起一股感概,英雄出身不论高低,工部这么多有学识的人才,可一再给他惊喜的却是从月水村走出来的这一群少年和一位老人。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你们研制出风力水车,解决了以往的弊端。” 文正帝面色挂着笑意,“不是每一个地方都有丰富的水源,因此水车的推行也受到一定的限制,可风无处不在,只要有风有水的地方便可以使用,尤其是西北荒漠之地,想必有了风力水车的出现,大周朝的每一寸土地可以更加便利的灌溉。你们几人便是大周朝的大功臣!”

  顾父推辞道:“ 草民们不敢居功,风力水车的研制是工部每一个人的功劳,草民们初初有了想法,可真正将水车造出来,离不开工部每一个官员,他们给予了草民们许多经验和帮助。做出来的东西能够给百姓们带来帮助,草民们便已很满足。”

  “从以前的筒车到如今的风力水车,接二连三的研制出灌溉工具,你们起的作用重中之重,不可替代。从今日起,无需自称草民,称呼微臣即可。” 文正帝满意的看着顾父他们,眼底的欣赏之情流露。

  “一边是少年可期,一边是‘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你们是大周朝子民的表率,虽没有通过科考进入官场,但你们做出的贡献是无法衡量的,朕特批你们进入工部都水清吏司,官从从六品的工部员外郎,享受的待遇和其他官员一样,希望你们再接再厉,研制出更多有益的东西。”

  顾父和王卓他们愣在那里,面上尽是惊喜,有些不敢相信,从六品的工部员外郎,也就是说,从今日起他们是朝廷正式的官员了,在朝廷里登记在册的。

  虽科考这条路没有走通,可凭借着发明创造,竟然从一介泥腿子成为了朝廷的官员。

  几人赶忙行礼道谢,“多谢陛下的恩宠,微臣必定不辜负陛下的看重。”

  顾父和王卓他们被授予官职,在上京城又引起了不小轰动。

  此时此刻,这些世家大臣看着顾家,也不得不佩服。

  从一个小小月水村走出来的一群人,却一个两个的在陛下面前留下了好印象,如今顾家父子俩都入朝为官,顾家三儿媳在国子监教书,什么好事都落得他们身上,怎么就这么有能耐呢!

  给顾父赏了官职还没完,文正帝对顾家是越看越满意,亲自动笔给顾家赏赐牌匾,“顾府高风”四个字高高悬挂在顾府大门外面,每一个走过路过的人都可以看到。

  这还没完,文正帝又给月水村赐了匾,御笔“月水明村”四个字。

  在文正帝看来,月水村虽是一个没什么名气的小村庄,可它养育出顾家人还有王卓这些少年才俊,想必定是一个好地方,村子里的其他人也定是有出息的。

  皇帝给臣子赐匾的情况可不多,除非是真正做出贡献、在朝为官多年的官员才能获此殊荣。

  可顾家就获得了,顾家不过来到上京城几年时间,顾驰踏入官场也仅仅四年多而已,就获得了文正帝的赐匾,一下子还是两个,连带着自己出身的村子也得了一个御赐的匾,这可真是让人眼红!

  对于这些世家大臣来说,顾家人入朝为官他们虽惊讶,但并不十分羡慕,毕竟对他们大家族来说,族中的子弟大都有不错的前途,官场上盘根错节,大大小小的官职都有他们家族的人来担任。

  真正让他们眼红的,便是顾家获得御赐的牌匾,这份恩宠和殊荣,可不是谁都能得到的,这对一个家族来说,流芳百世,是无上的荣耀啊!

  顾驰提出开辟陆路贸易,八方来朝,建立了商贸往来,国库的银子也因此增加不少。

  而顾父如今又研制出风力水车,极大的解决了灌溉问题,势必会提高粮食增产,这些举措有益于每一位百姓,称呼顾家父子俩为大周朝的功臣都不为过。

  日后也势必会在史书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不说百年之后,就凭他们如今的功劳,资历熬上去之后,升官加爵也可期。说句不好听的话,若是哪一日在皇帝面前犯了错,考虑着他们的功劳,文正帝也会网开一面,这就像顾家人的护身符一样。

  “顾家高风”牌匾,高高悬挂,引来了不少围观的人,走过路过的每一个人都要行礼,即便是那些官员也不例外,这么一来,也不敢再有人如之前那次学子故意上门闹事一样,故意到顾府门前上门惹是生非。

  皇帝金口玉言夸赞顾家高风,皇帝都这么说了,那肯定不作假,以后谁还敢说顾家人一句不好的话呢!

  顾母最近脸上的笑就没有下去过,“前一段时间我还打趣,家里三郎是四品官员,儿媳和我有诰命在身,就你一人是白身。可没想到没过多久,老头子你也有了官职,还给咱们家和咱们村得了皇帝御赐的牌匾,老头子你可太厉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