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爱国学霸穿到50年后第27节(1 / 2)





  宁蔓华歪着头,用毛巾擦着短发,心中庆幸自己有先见之明,毕业后就把一头长发给剪了,不然可真麻烦。

  她看着镜子,里面的人一头齐耳短发,在西北的辐射和风沙下,肤色已不再像几年前那样白皙,但配上炯炯有神的大眼睛,更显得英姿飒爽。不过,试验场这边太干燥了,回到研究院还是得涂点面霜了。

  等他们回到临时办公室,同事们已经开始排查今天得到的数据。

  一进入工作,大家都进入了忘我的状态。办公室里都是按鼠标和键盘的声音。

  直到深夜,裴云松觉得口渴,站起来想倒杯水,才发现宁蔓华已经趴在隔壁的桌子上睡着了。

  与平时干练的样子相比,熟睡的宁蔓华看起来多了几分乖巧,又长又翘的睫毛,随着呼吸轻轻颤动。

  此时的她,才更像是一个26岁的女孩。

  *

  3年前,根据委培计划,宁蔓华在博士毕业后,被分配到了华国运载火箭导弹技术研究一院总体设计室。

  当时的宁蔓华,身份已不再是暑期实践的学生,而是一名正式员工,自然就没有过多的照顾了。别人要干的活,她得干,别人要去的车间,她也得去。

  尽管当时导弹的总体设计已经有了更多模拟演示手段,但实物试验仍是必不可少的一环。为了推动产品的研产协同,总体设计室与工艺、生产等部门在前期就需要进行细致的沟通。毕竟,设计往往是理想的,但能否实现还得看生产。

  老邱是一院精密制造事业部的资深工人,一辈子用铣刀打磨出了无数精密的零部件。他特别不喜欢那些名校毕业的大学生,觉得他们心比天高,老瞧不起他这样没读过啥书的人。

  第一次看到宁蔓华的时候,他只当又来一个侃侃而谈、毫无实操经验的读书人,不甚在意。

  宁蔓华转悠了几天后,才问他:“邱工,您这个部件的加工合格率现在有多高?”

  “98%!”这是老邱的拿手绝活,放在以前,别人做这个部件合格率只有65%,造成很大的浪费,经过他一年多时间的改进,才把合格率大幅提高。

  正在老邱洋洋自得之际,这个看着乳臭未干的小丫头,给他递了一张纸,“您看看,如果这么修改一下,合格率能不能再提一提?”    老邱还没看纸上写了什么,就火冒三丈:“你是读过几年书,但你用过机床吗?你以为写几行字就能行了吗?改什么改,这是看不起谁呢!”

  宁蔓华也没反驳,只是语气平和地让他先试试。

  老邱轻哼一声,才认真看她写了什么。

  “你写的是啥玩意……”话还没说完,老邱就闭嘴了,他立刻按照纸上写的内容,对数控程序一顿修改,然后喜不自禁地说道:“改得好!改得好!”

  等老邱回过神来,宁蔓华已经去了其他车间。

  “老邱,服气不?”隔壁的老钱早就领教过宁蔓华的实力了,这几天他故意不提醒老邱,就是想看看老邱那涨红的老脸,真是太爽了!

  老邱当然服气,人家有真本事,他干嘛要对着干?男子汉能屈能伸!

  时间长了,车间的人跟宁蔓华混熟了,都很喜欢这个新来的女设计师,人聪明,没架子,又能吃苦。

  有一天中午,老邱吃晚饭回来,发现宁蔓华还蹲在机床旁琢磨着,叹了口气:“你说你,好好的一个燕大高材生,长得又不赖,天天跑来这种地方,不委屈吗?”

  宁蔓华抬起头来,眉眼弯弯的:“有什么好委屈的,长得好看还不是得吃饭?在哪里工作都是工作,在这里起码我开心啊!”

  老邱没好气地啐道:“那你还不赶紧去吃饭!”

  宁蔓华这才放下手中的零件,笑嘻嘻地吃饭去了。

  凭借惊人的智慧和深入的了解,很短的时间内,宁蔓华就在总体设计室崭露头角,并开始担任重要角色。

  两年前,研究一院正式启动利剑-6号导弹的研制工作,这是当年研究一院的重大项目。

  当年拍板让宁蔓华进来的总体设计室吴擎宇,这时已成为了项目的总设计师,他力排众议,果断起用年轻的宁蔓华,让其担任项目常务副总设计师。

  面对其他“老家伙”的质疑时,吴擎宇只说了一句话:“趁我们现在还能看着点,必须让年轻人上!”

  不得不说,宁蔓华在技术设计上有着超高的天赋,她带领技术团队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题,让项目以惊人的速度推进。

  但是,她实在太年轻了。

  要知道,这样一个新型号导弹的背后,绝不只有一个科研团队,它还涉及成千上万个零部件及其单位,是一个庞大的工程。

  这也是为何苏国解体后,尽管它仍有武器的设计图纸和技术人员,但已无力再进行研发,新型武器所需要的众多企业和单位,在新体制下已经不复存在了。

  如何沟通和协调为数众多的单位,就成了宁蔓华的一个短板。

  她这张年轻的脸,实在很容易让人产生轻视,一如当年的王主任。

  吴擎宇经过深思熟虑后,作出了一个决定。

  第35章 寻找故障点

  在利剑-6号项目进程过半时, 吴擎宇决定,邀请刚完成其他项目的裴云松加入到团队中,与宁蔓华共同担任项目的常务副总设计师。

  在具体分工上, 宁蔓华更侧重于导弹总体设计的技术工作,而在整个运载火箭导弹技术系统内几乎轮了一遍岗的裴云松,除了设计工作外,还将分担更多沟通衔接与行政审批等工作。

  对于这个决定,宁蔓华没有提出异议, 反而颇为期待。

  入职后,虽然她没有跟裴云松同在一个部门, 但是总能从各种渠道听到他的名字。

  “听说裴工只用了两个小时, 就把工程设计部折腾了一个月还没搞定的活给搞定了!”

  “上次他主导设计的那个系统,谁看了能说不好?”

  “今年年底获奖的肯定又有裴总了!”

  在各种小道消息中,宁蔓华见证了裴云松的称呼从裴工到裴总的变化。

  欣赏之余, 她也不忘提醒自己, 偌大的研究院,卧虎藏龙, 不进则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