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37节(1 / 2)





  她想要点头,脖子却还不能动,脸都扭起来。

  “最喜欢的作品?”他盯着她问。

  “特德蒋,《巴比伦塔》。”她揉着脖子艰难地回答。

  “别瞎说了!”他看着她,轻呼出声。那也是他最喜欢的故事,短短的一篇,1990年获得星云奖。

  于是,他们聊起那个故事。

  聊了一会儿,她忽然道:“你有没有想过,那个人可能根本没觉得是一种背叛呢?”

  他怔了怔,才明白过来是在说她的合伙人。他忽然就想通了,毕竟他还有太平洋彼岸的那条退路。除了他自己之外,其实并没有任何人有义务为他的骄傲埋单。

  “打算推倒重建?”她又问。

  “你看见图纸了?”他反问。

  她点头。

  他笑,只觉多此一问,她当然看了。穿着那身女招待的制服,拿着咖啡壶在店堂里转来转去的时候。对普通人来说,那些图纸就是一堆枯燥的天书,但对有些人来说,就像报纸内页的填字游戏,看到了就想做一做。

  “你们想建一座公寓,有游泳池,健身房和独立停车场的那一种。”她继续说下去。

  “对,”他点头,“我们做过详尽的市场调查,那里需要一次彻底的改头换面。”

  “知道康莱德希尔顿吗?”她却忽然跳脱出去。

  “当然。”他笑,谁不知道?

  “他本来想当银行家,”她说起故事来,“打算在里奥格兰河流域建三四家银行,穿三件套西装,然后坐在银行经理的大办公室里,大笔大笔地买进卖出,但是后来……”

  “可是我对酒店生意一窍不通。”他已经明白她的意思,却只能无奈地笑,是因为一个有些荒谬的事实——他曾经跟着那位华尔街的投资人去过世界上很多地方,买下过许多物业,但他其实对任何生意都一窍不通,他们只是买下一个地方,推倒重建之后再转手卖掉,至于那里后来怎么样,就不是他应该操心的问题了。

  “而且那种地方谁会去住?你会吗?”他又问。

  “我会,”她想了想回答,十分肯定,“科幻社的人都会。”

  她的gay室友也在外面说:“我也会!”

  他们都没注意此人什么时候回来,又已经听了多久。两人都是一怔,然后同时飞了个白眼过去,再一起笑起来。她笑得埋头钻进他怀中,忽然发现背已经好了。他于是抱着她,伸出一条腿踢上了房门。

  那天夜里,他没有回去,直觉得自己又回到那个特德蒋的故事里,与她一起爬上云霄,一起在不见阳光的岩洞中潜泳,又一起在即将窒息的时刻重新回到地面上。

  第二天早晨,他醒过来,她也醒了。

  他看着她说:“我现在是个负数。”

  对他来说,现在实在不是一个开始恋爱的好时机,他随时都可能要走。如果只是一场艳遇,那还能说是种逃避的方式,但她又不是。

  “理解。”她点头,静了静又耸了耸肩,“我其实挺喜欢负数的。”

  他哈哈哈,并不当真。

  “真的,”她发誓,眉毛扬起来,“小学数学课第一次学到负数,感觉就好像打开了另一半的可能,世界从此变大了一倍。”

  他又哈哈哈,但这一次是真心的笑。他很喜欢这个比喻,看着她笑起来,又一次吻了她。后来,他始终无法准确描述那时的感受,只觉心中照过一道光,在那道光下什么都变得不言而喻了。

  第59章 番外 加州酒店1997(3)

  第三次尝试就这样开始了。

  他彻底改变了原本的计划,改旧,而不是推倒重建。但酒店改造不是容易做的事情,方向无非两种,营造更有效率的快捷旅居,或者更令人向往的生活场景。前者便宜一点,但与他手上这座发霉酥坏的老房子似乎沾不上一毛钱的关系。后者需要更多的财富,见识,甚至还有基因,对他这样一个移民后裔来说,其间又差着不止一口气。

  但他最终还是想出了一个方案。那天晚上,他把想法告诉她,两个人在她房间的地板上把各种漫画书铺了满地,超级英雄,私家侦探,科学狂人。他并不准备拿官方授权,也没有那个预算,只是贴近那个时代,而加州酒店其实就是那个时代的建筑,大框架都不用变,就是最好的cosplay背景。草图一蹴而就,他们讨论了一夜,停都停不下来。

  工期与成本估算出来,的确比之前的方案要少,但还是比他手头上有的多得多。他仍旧得去找钱。

  钱还没方向,他却已经约了好几家建筑师行和承包商,勘测,分析,讨论各种可能。已经沉寂了一阵的加州酒店又开始有人进进出出,整栋建筑罩上了防尘网,底层还加了一圈硬质围挡在外面。

  平权组织的人接到电话秘报,说加州酒店的新业主不顾政府禁令,仍旧打算开工。几天之后的那个礼拜六,便有人在举着彩虹牌子出现酒店门前的空地上。维持秩序的警察来了,检查了集会许可证。当地电视台的记者也来了,在门口架起机器拍摄。而后,他刚好和承包商一起从围挡里走出来,被记者撞了个正着,只得接受了采访。

  他在镜头前公布了改旧的计划,比如彻底大修超龄运行的电梯,以及更换对人体有害的石棉隔火层。他也适时地哭了穷,哭得恰如其分,说资金方面尚有不小的缺口,已经申请了历史建筑保护基金的援助,但还没有收到回音。最后,他与集会者一一握手,甚至在当天活动结束之后一起清理了现场留下的垃圾。“这么巧”,她的gay室友也在其中,拉着他和其他人一起合了影,这才散了去。

  就是在那天晚上,加州酒店上了当地的电视新闻。

  于此同时,网路上也已经出现了一则排名——全美十大超自然现象打卡地。那天晚新闻播出的时候,女主播提了一嘴,说加州酒店在其中位列第五,排在它前面的还有一家酒店,是斯蒂芬金创作《闪灵》的灵感来源。

  那时,尚未有脸书或者推特,就连博客也还得再等三年才会走红起来,网络社交的主要形式是论坛和即时通讯软件,但这篇神叨叨的文章还是飞速流传了起来。如果有人足够有心,试图追本溯源,就会发现这则排名最初始于他母校科幻社论坛的“超自然现象防御署”b.p.r.d.分版。

  三天之后,加州酒店上了当地的报纸。一周过去,他收到第一笔捐款,虽然仅有五美元。

  平权组织又去给那个正在拉选票的议员写信,他因此得到了历史建筑保护基金的资助,以及一笔新的银行贷款。但钱,还是不够。

  他打了个电话给他的前合伙人,两人一起吃了顿饭。起初,他们还有些不自在,后来才渐渐放松下来,聊了近况,也记起许多从前的事来,但他始终没提加州酒店。

  “你眼光不错,那的确这是个好项目。”最后,反倒是前合伙人先提了。

  “你还想加入吗?”他笑问。

  “你愿意让我回来?”前合伙人有些难以置信。

  “缺钱啊!”他哈哈哈,伸出右手。

  前合伙人握住了那只手,又成了他新合伙人,但看着他却觉得有点古怪,凝眉问:“你怎么好像变回高中时候的样子了?当然,也没从前那么呆。”

  他又哈哈哈,分明知道这种改变从何而来,是因为她。

  等到改旧工程终于开始的时候,他们已经住到了一起,新租下的房子就在加州酒店对面,那家小餐馆的楼上。她辞掉了女招待的工作,课余的所有时间都花在了工地上。他不在的时候,就由她掌管着支票簿,事无巨细。他们因为意见相左吵过架,一整天不说一句话,也因为提前走到下一个项目节点,半夜里上天台跳舞。